4月20日最后签字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李宗仁飞返广西桂林。李宗仁在代行总统职权的三个月中,处处受到蒋介石的牵制和拆台,使他气愤难平,他表示:除非蒋介石切实履行诺言,保证不再干预政治、军事和人事,否则决不下当时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广州。5月6日,蒋介石作出保证:&ldo;对于政治一切不复闻问。&rdo;5月8日,李宗仁才离开桂林飞抵广州,为挽救残局作最后的努力。他派人到美国争取援助,派何应钦、白崇禧重新部署兵力,准备作长期顽抗,但均告失败。7月14日,蒋介石从台湾飞到广州,又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李宗仁更加无所作为。
1948年8月,白崇禧率二十万兵力退至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凭借湘江、资水布防。人民解放军采取长距离包围迂回战法,切断了白崇禧部退向云贵及广东之路。10月7日,白崇禧部向湘桂边界败退,解放军乘势追击。10月9日,白崇禧部主力四个师被合围于祁阳以北地区。10月14日解放军发起总攻,10月17日衡宝战役结束,白崇禧部被歼四万七千余人。
白崇禧集团退入广西后,解放军又尾随进入桂北,对其老巢广西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白崇禧以张淦、鲁道源两兵团共五个军南下雷州半岛,企图与广东国民党残部会合,以保持雷州半岛的海上退路,但遭到解放军的坚决阻击,残部退回广西,于12月1日在博白地区被围歼。解放军于12月4日解放南宁,12月7日攻占钦州,12月12日攻占镇南关,至此,逃入广西的白崇禧部十七万余人,除五万人逃入越南外,其余全部被歼灭。曾经显赫一时的桂系军阀,也随着蒋家王朝的覆灭而最终消亡了。
有趣的是,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还有其后的首领之一的黄旭初,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各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先说黄绍竑,在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失败后,看到国民党政府已无可挽救,即于4月24日飞到广州转往香港。8月13日,他与刘斐、贺耀祖、龙云等四十四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发表声明,表示与国民党政府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合作。9月,黄绍竑应邀到北平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黄绍竑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为新中国的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幸的是,&ldo;文化大革命&rdo;开始后,遭受林彪、&ldo;四人帮&rdo;反革命集团迫害,1966年8月31日,黄绍竑自杀身亡。1982年12月29日,民革中央在北京为他召开了追悼会。
再说白崇禧,当初还迷信自己那点军事力量,以为可以逼迫国民党内部各派统一到桂系为中心的领导之下;同时,也可以向共产党讨价还价,隔江而治,形成南北朝的局面。但随着他的部队在广西被全歼击,他的军事、政治生涯也宣告完结。他先乘飞机逃往海南岛,此时,蒋介石&ldo;恳请&rdo;他到台湾&ldo;共商善后&rdo;,他先是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飞到了台湾。白崇禧到台湾后,出任&ldo;总统府&rdo;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但实际无职无权,甚至还受到特务的监视,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白崇禧其实是被蒋介石骗到台湾,加以控制。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在台北寓所因心脏病逝世。不过,有些人因他死前曾痛苦地挣扎,死后尸体周身发绿等现象而觉得他的死有可疑。但不管怎样,精明一世,有&ldo;小诸葛&rdo;之称的白崇禧,晚年在台湾过着半软禁的生活,最后郁郁而终,这却是事实。
而李宗仁,则于衡阳战役桂系败逃后感到完全失望,于1949年11月20日以治病为由从南宁飞往香港。以后又严辞蒋介石要他去台湾的劝告,于12月5日由香港飞往美国。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宣布&ldo;复位&rdo;,李宗仁也开始了的流亡生活,并正式与国民党阵营决裂。晚年,他渴望叶落归根,回到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程思远(1949后居住香港)的帮助下,1965年7月18日,李宗仁及其夫人郭德洁排除险阻远渡重洋飞回到祖国,受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分别十六年后,李宗仁与黄绍竑等老友部属又重新聚首,更是感慨万千。此后,李宗仁到祖国各地参观,对祖国的建设成就感到由衷的喜悦,并努力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患直肠癌和肺炎,在北京病逝。
桂系另一首领黄旭初,于1949年底赴香港,台湾当局委其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11月19日,黄旭初在香港病逝。
第九章粤系军阀
一
在上一章介绍桂系军阀的时候,往往离不开粤系军阀,是因两广毗邻,渊源颇深,桂粤两省军人时合时离,时和时战,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乱和事变。在近代史中,广东又是一个异常独特和复杂的地方,革命和反动的势力混杂于此,派别众多,事件繁芜,本章试图删繁就简,着重谈谈粤系军阀形成、变化、发展、消亡的过程。
介绍粤系军阀,似应从胡汉民谈起。胡汉民并非军阀,只因他是辛亥革命后广东第一任都督,所以从他谈起会方便些。
胡汉民,字展堂,广东番禺县人(祖籍江西吉安卢陵县),1879年12月9日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足的官宦之家。七岁入私塾,十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胡汉民一边教书为生,一边自学,与史坚如(广东番禺人)等结识并交往,了解到孙中山的为人和他从事的革命活动,1898年,胡汉民出任《岭海报》记者,逐渐产生了变革社会的思想。1900年10月,史坚如在广州参加反清活动被捕杀,给胡汉民很大的震动,激发了出洋留学并从事革命活动的念头。1902年,胡汉民终于得机会东渡日本留学,但不久即因参加留日学生的反清请愿活动失败,愤而退学回国,在梧州、香山等地教书。1904年,胡汉民再度赴日留学,与留日同学兼番禺同乡汪精卫、朱执信、古应芬、胡毅生(胡汉民堂弟)等结成一个小团体,开始倾向于革命。1905年9月,胡汉民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不久担任书记部长,受到孙中山的倚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胡汉民又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