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王导尽心尽力的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尽心竭力忙于国事,但本家大哥王敦却是另一样心肠。司马睿没有看错,大将军王敦确实很不安分。
王敦岂止不安分,更是藏了改朝换代的心思。
王敦堪称司马睿的长城,身兼六州诸军事,这是东晋全部国土十一个州的中心地带。实际上,他就是东晋的军委主席和国防部长,还是一家独大的军区司令,手中的权力足以和权臣曹操相比肩。因为成功镇压了境内的农民军起义,阻挡了北方胡族的铁骑,保了江东一方平安,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表彰。功劳一大,王敦的尾巴因此就翘起来了,不把晋元帝放在眼里,竟然不经领导批准,擅自委任军队将领,以此培植自己的势力。排除异己,威胁朝廷调离了大将陶侃到偏远地区任职。“欲**朝廷,有问鼎之心。”
王敦居功自傲,脾气噌噌见涨。闲着没事经常上书司马睿,陈诉心中的不满,提醒皇帝不要忘记王家的功劳,而且语带威胁,让哥不如意就要打上建康,砸了你的小本生意。
大将军王敦飞扬跋扈,惹得司马睿心中极为不满,你小子把我当成了汉献帝了!可你不是曹孟德!因此,皇帝要从王氏家族分权,任命心腹刁协为尚书令,刘隗为镇北将军,同时在王导和王敦手中拿走了一部分权力。司马睿以此加强皇权,扩充了不属于王敦控制的军队,实行了“以法御下”的政策。
晋元帝司马睿的小动作,如何能够瞒得住王敦的眼睛,想一想王家出的大力,才有琅琊王今天的好日子,你一步登天到了人生的顶峰,我今天却受到了排挤。额滴神啊!太不公平了。因此,王敦心里很郁闷,经常一个人喝闷酒,酒喝多了,先砸酒壶,然后就开始吟唱曹操的乐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英雄暮年,壮心不已。”
酒喝得差不多了,酒劲一上来,虎劲儿就上来了,要不怎么说喝酒惹祸呢!大将军王敦命令集合队伍,从武昌(即今鄂城)出发,提刀杀向建康,找刁协、刘隗算账,实际上是要拿朝廷开刀。
大将军带队开拔,没有人敢问什么,王敦的大军非常顺利的开进了建康。
如狼似虎的大军满城杀人放火,闹得京城狼烟滚滚。皇帝司马睿躲到深宫瑟瑟发抖,他的大臣们失去了朝廷的庇护,一个个自顾不暇,恨不得钻进耗子洞里。刘隗手下有兵,在将士们保护下过了长江,投奔了石勒;刁协就惨了,一个文弱书生,哪里是阿兵哥的对手,只好束手成擒,被一刀剁下了脑袋。
古人是很相信神灵的,出门先迈哪一条腿都有讲究,迈错了步都不吉利。行兵布阵更是大事,哪里有不问个明白的道理。王敦在开赴建康,向皇帝问罪时,先让自己的记室参军郭璞摇了一卦。郭璞告诉王敦,此行不会成功。神灵的指示不按自己的路子走,王敦心里很不满意,问道:“您算一算我还能活多久?”
这是很带有挑衅的问话,火药味儿很浓。郭璞如何听不明白,因此没有直说,而是来了个脑筋急转弯:“举兵有祸,老实呆着命就很长。”
王敦马上明白了谜底,知道这是自己不喜欢的答案,很生气,于是大发雷霆,问道:“那您自己的寿命呢?”
郭璞心中咯噔一下子,知道自己大祸临头了,但他的表现非常的镇静,很搞笑的看了一下天空,太阳明亮的晃眼睛,长叹了一声回答说:“到今天中午。”
王敦心中动了杀机,听到回答后就是一声冷笑,阴险的说道:“答对了。”然后命令亲兵将郭璞推出去杀了,时间恰是中午,太阳最亮的那一刻。
聪明人都愿意卖弄小聪明,曹操的主簿杨修,因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丢了性命;王敦的记事参军郭璞也因为预见未来而命丧黄泉。一般来说,当领导的都有武大郎心理,见不得比自己高的。由此看来,在领导面前做事,聪明大劲儿会引起反感,还是傻一点儿活得命长。这就是所谓的难得糊涂,有时,懂得糊涂才是大智慧。
王敦因为郭璞的话,心里一直打鼓,等到带兵进了建康,顺利的斩杀了刁协,觉得没什么事,于是就放心了。但因为大臣们反对他向皇帝动手,军队的将领也不同意罢免皇帝,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国家混乱。特别是王家所有的宗亲都反对他对皇帝野蛮,王导更是据理力争,丝毫不让步。王敦一看自己的野心没有支持的,司马氏还很有威望,推翻朝廷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也就打消了杀掉司马睿的想法。在逼迫司马睿晋升自己为丞相,封武昌郡公之后,带领军队返回了姑熟(即今安徽当涂)。
王敦惹了天大的漏子,拍拍屁股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行为吓坏了王导,急着亡羊补牢,率领王家子弟二十多人跪倒在朝门外的高台上,请求朝廷处罚。司马睿虽然一肚子火,但念及王导辅弼有功,关键时刻没有倒向王敦,立场还算坚定,因此下诏对他进行赦免。
王导知道本家大哥犯了什么罪,欺君之罪可不是一个小罪名,因此,虽经皇帝赦免依然长跪不起。王导如此战战兢兢,逼得司马睿仿效周公故事,光着脚从宫殿走出来,好言抚慰,邀请他进入宫中歇息。
女卫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皇帝司马睿的大度让王导深受感动,伏地不起,痛哭流涕说:“逆臣贼子,哪朝都有,却不料出在了我们王家。”
虽然这一场风波不了了之,但受了这一番惊吓,晋元帝司马睿忧愤成疾,不久于人世。临终遗嘱命丞相王导总揽朝政,辅弼幼主,立太子司马绍为皇帝,是为晋明帝。
皇帝用人不疑,丞相王导尽心竭力辅佐新君,收拾因兵火而残破的帝都。大将军王敦以为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江山不稳,他的机会就来了。在司马睿尸骨未寒之际,率领大军公开反叛,全军开拔,向都城建康进军。
晋明帝司马绍是一代明君,性格刚毅,勇于决断,决定不再像老爸那样惯着**大哥,采取武力平叛。他用人不疑,以丞相王导为大都督进行武力进剿。
王导在亲情和国家之间选择了为领导分忧,欣然走马上任。这一场亲兄弟之间的战争,再一次在晋国最后一块土地上上演了。
大都督王导不负新君厚爱,督率大军迎战,迎头顶住了王敦叛军的攻势。在双方相持之际,他听说王敦病了,于是演了一出戏,在军中率子弟发哀,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祭奠王敦的在天之灵,并呼吁王敦的部下洗心革面,归顺朝廷。晋军上上下下都以为王敦死了,因此士气大振。
王敦得到自己兄弟为自己发丧的消息,气的病更重了,不久一命呜呼。主帅一死,王敦的大哥王含管束不了军队,王敦的军队士无斗志,纷纷逃跑。晋军在王导指挥下,敏锐的抓住了战机,乘胜追击,促成了王敦军队的大败。
王敦的叛乱就这样滑稽的结束了,刚刚建立的东晋朝廷躲过了一场危机。胜利者有权决定一切,包括敌人的尸体。王敦死后被戮尸,脑袋挂在建康南城墙上示众,享受着风吹雨淋的洗礼。
晋明帝在王敦之乱后,大力提拔有识之士,将时任广州刺史的陶侃调回荆州,任命其为征西大将军,主持荆州军务。陶侃不负所托,积极采取战守措施,迅速稳定了北部防线。
在丞相王导的辅佐下,内忧外患一股脑儿丢尽了下水道。东晋朝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涨,北方流亡的人民的大量涌入,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在这些有利条件的推进下,东晋朝廷终于具备了和中原胡族抗衡的实力。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个目的,为五胡十六国的故事做个铺垫,要知道,不是谁都像我这样了解历史。我挺能吹的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