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头一个汉。
鹿走入长安,
方可无斯难。
按照歌词,西头一个汉是指高祖,说的是长安十二代的安泰。同时暗示去曾经的长安富饶之地乃丞相的吉方。东头一个汉说的是光武帝定都洛阳至今的十二代。天数如此。如果迁到长安,丞相的运势定将越发大开。”
听了李儒的解释,董卓突然觉得前途敞亮。这个天象之说立刻成了大政方针,提交朝议。不,董卓独裁,直接告知了百官。
说是朝议,只要董卓一开口,那就是绝对的。
可是这时,百官的脸色也真的骚然。就连皇帝也都吃了一惊,道:“迁都?”
事关重大,没有立即涌现出赞同的声音,却也无人反对。
寂静持续片刻。
司徒杨彪首先开口,道:“丞相,现在不是迁都的时候。关中人民自新帝登基以来,并未过上几天安生日子。此时如果公布舍弃历史悠久的洛阳,迁都长安,百姓必将骚动,只会助长天下之乱。”
太尉黄琬接着发言:“是啊。正如刚才杨彪所说,迁都之议窃以为不可。理由很明白。朝上的百官众卿心里明知不可,也怕逆了丞相之意,不吱声罢了。”
接着荀彧也反对道:“如果现在举朝迁出此地,商贾就会丢了买卖,工匠就会失去职业,百姓就会流离怨天。请丞相可怜草民!”
看来继续下去,异议愈烈,董卓作色喝道:“区区百姓算什么!?要成天下大计,怎能一一考虑百姓?!”
荀彧又道:“百姓乃国家之本啊。没有百姓,哪有国家。”
“休得再言!剥夺他们的官职,夺去他们的爵位!”
董卓甩出一句,走到廊下,当场命令准备车马千乘,自己先从宫门乘辇赶回宅邸。
这时,半路上有两个年轻武士在林荫树下等着董卓,道:“丞相稍候!”
“请稍等!”
他们追上来,跪在辇前。一看,原来是城门校尉伍琼和尚书周毖。
“汝等为何拦我去路?”
“我等特来申诉,知丞相必责我等无礼,故心中有备而来。”
“心中有备?尔等有何申诉?”
“闻今日朝廷内定迁都……”
“不是内定,是决议。”
“消息透出,我等末辈闻讯惊倒。有传统的都府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何况舍弃的是具有汉室十二代辉煌的这片土地……”
“苍蝇之辈,何出此言!一介书生,对朝廷决议大发异议,实在过分!而且还在这路边……”
“无论您怎样怒叱,为了天下,我等不能坐视。”
“不能坐视?!尔等莫不是敌军细作吧?!留着尔等,必为日后之害。把这两个家伙脑袋砍咯!”
董卓说完,乘辇前行。二人仍喊叫着进忠谏,紧抱辇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