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_wz_txt;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皖北。
“我的故乡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我曾在网上跟网友妹妹夸口,获得一片赞扬之声,说我不忘本。
实际上我一点都没有以故乡为荣的意思,相反,这话里带着深深的揶揄。
我一直以故乡为耻,因为我们那里出了过多的恶人。
基本上,历朝历代,每逢到了饥荒年份,我们那里总是第一个揭竿而起的。我们那里出产了史上最多的将军、丞相和帝王,这绝不是巧合。
因为我们那里不南不北,不东不西,可以说融合了南北西东各方人的性格,汇集了四方人的精明奸诈。
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就得出一个结论:皖北人是最像德国人的中国人。
因为我们严谨,善思,懂得谋略。不管是为官从政,还是经商做生意,我们都有一种很有内涵很有心机的韬略之术。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皖北出现过那么多大政治家的原因。曹操就不提了,明清等朝,每到朝代中后期,在官府作宰相的往往都是我们皖人,比如严嵩、李鸿章等等,虽然名声不好,但总能说明一些问题。
在天京上学时也有一样的感觉,来自我们那的人很多都当老板,带一拨人给自己打工。头脑活,敢想敢干,又懂得控制成本和风险,往往都能混得不错。都是一些没什么学历没怎么读书的人,偏偏带了一大拨大学生干事。历史上著名的徽商群体,也足以说明了这些。
皖北男人大多血气方刚。但色厉内荏,因为处于南北交界点上,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勇猛,又不差南方人的精细聪慧,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吃的开。
因为靠近中原的缘故,我们那里的人名声也跟臭名卓著的中原人好不太多。
大概是那片地方人口太多,历史太悠久,竞争太激烈。导致人们勾心斗角惯了,奸诈的心思伎俩也得以遗传和过分成长。
我自己从智商上说是千里挑一的,但却仍然害怕在皖北这群人里面去竞争,因为太累。
我名牌大学毕业回到家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没过多久,行政村大队书记刘辉找上门来,问我工作有着落了没有,有没有兴趣在基层发展。
刘辉三十多岁光景。挺瘦,并不像多数乡村干部那样大腹便便,看上去很精明。
“你这么好的学历,只要你愿意留下来,我保证你前途无量。”刘辉说,“说真的,现在镇上在运作新农村规划。我有意做个示范,申请个试验点,就是差一个笔杆子写材料。”
“大学生回到村上任职,又没走村官考核程序,不合适吧?”我满腹狐疑。
“考试?没那必要。我可以把我的书记让给你做!你来做第一书记,我做副书记!你看怎样?”刘辉的热情令我动容,他并不是开玩笑。
“这怎么行?我连党都没入,怎么能当书记?”我仍然不大相信可操作性。
“那是小问题。回头你写个申请材料,我给盖个章就行了。”
“好,我考虑考虑。”
我有点想答应他。接着打听了下工资待遇问题。
“待遇嘛,目前是比较低。脱产干部一个月也就七八百块,不过你放心,前途光明的很,工资很快就会提上去的。而且你要是真在基层干,不出二年,保你升迁上去,到时候咱们村也能沾你的光不是?”
刘辉走后。亲人们说:“在家当干部,你想把人都丢尽了是不是?堂堂名牌大学毕业的,你回家当村官!”
记得有同学回家任职也是去镇上做副镇长,我这当行政村书记却是够丢份的。
而且。我又是那么地讨厌当官,因为要天天学习那些枯燥乏味的文件,想自己都厌倦的事,说自己都恶心的话,那真不是人干的事儿。
那么,不当官,干啥去?
7月10号,是xx晨报笔试的日子,于是回家一周的我又开始踏上征程,前往合肥,参加笔试。
名校效应加上我确实文笔了得,很快我就通过笔试面试,成功入职,成为一名实习记者。
不过这时我真正郁闷的日子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