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连续胜利,使得西北边境上的威胁基本解除。然而活动于汉王朝北边东部的匈奴左贤王的军队,始终没有遭受过沉重的打击,仍然在右北平(郡治在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定襄(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诸郡侵扰边地。而且匈奴主力退居大漠以北,以其具有飘忽若飞、出没无常的高度机动性方面的优势,依然威胁着汉王朝北部边地的正常的农耕生活。
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又发动了远征匈奴的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卫青率军从定襄出发,向北直进千余里,战胜匈奴伊稚斜单于的主力,推进到位于阗颜山(在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霍去病率军从代郡(郡治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发,轻装疾进,长驱二千余里,在大漠击溃匈奴左贤王的主力,进军至狼居胥山(一说即今蒙古克鲁伦河之北的都图龙山),祭姑衍山(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而还。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汉王朝在与匈奴的军力对比上占有了优势,一百多年来匈奴骑兵肆虐边地,对中原北边农耕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局面得以扭转。匈奴在军队主力以及人畜资产受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继续向北远遁,形成了漠南无王庭的形势。汉军占领了从朔方至于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匈奴已经无力向汉王朝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汉与匈奴军事冲突的重心地域,也由东而西,转移到西域方向。
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从此能够安心生产了。
对&ldo;武皇开边&rdo;的批评,历来音声响亮。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兵车行》借&ldo;武皇&rdo;事迹,批评当时的执政者:&ldo;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rdo;&ldo;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rdo;
杜甫虽然是借古讽今,但是诗句也显露出他和他周围的文人阶层对汉武帝战争行为的态度。
唐人沈彬有《塞下三首》:
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
映霞旅雁随疏雨,向碛行人带夕阳。
边骑不来沙路失,国恩深后海城荒。
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
贵主和亲杀气沉,燕山闲猎鼓鼙音。
旗分雪草偷边马,箭入寒云落塞禽。
陇月尽牵乡思动,战衣谁寄泪痕深。
金钗谩作封侯别,劈破佳人万里心。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
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
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ldo;金钗&rdo;&ldo;佳人&rdo;一句,说远征者背后的闺怨,是诗人常用的反战笔法。而&ldo;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rdo;句,则从根本上否定了战争的意义,认为&ldo;中国&rdo;的人力财力不宜轻视,而新得疆土则荒凉无用,不值得以战争手段夺取。&ldo;阴云&rdo;、&ldo;落日&rdo;,&ldo;乡思&rdo;、&ldo;泪痕&rdo;,&ldo;雪草&rdo;、&ldo;寒笛&rdo;,以及所谓&ldo;旅雁随疏雨&rdo;,&ldo;行人带夕阳&rdo;等等,总的基调是悲冷的。
唐人司马扎的《古边卒思归》,通过农人的切身感受,表达了对汉武帝军事政策的批评:&ldo;有田不得耕,身卧辽阳城。梦中稻花香,觉后战血腥。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中原半烽火,比屋皆点行。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徒令执耒者,刀下死纵横。&rdo;所谓&ldo;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rdo;,是普通百姓的意识,而与身居&ldo;深殿&rdo;,&ldo;唯思廓寰瀛&rdo;的帝王不同。
北宋名相王安石的《汉武》诗也涉及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
壮士悲歌出塞频,中原萧瑟半无人。
君王不负长陵约,直欲功成赏汉臣。
清代学者赵翼曾经注意到,汉武帝任命的三位对匈奴作战的主将卫青、霍去病、李广利,都和汉武帝宠爱的女子有亲属关系。汉高祖刘邦曾经确立没有军功就不能封侯的原则。王安石诗句的意思,汉武帝是为了这三位贵戚得以立功封侯,才发军远征匈奴的。
三大将皆出自淫贱苟合,或为奴仆,或为倡优,或以嬖宠进,后皆成大功为名将,此理之不可解者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汉武帝重用的三位将军都因&ldo;女宠&rdo;,确是事实,但是如果据此以为发动对匈奴战争的动机是针对卫、霍、李的&ldo;直欲功成赏汉臣&rdo;,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我们知道,以卫青当时的身份,已经完全可以效法汉景帝封王信那样,不必军功即可封侯。
在战争中以军功得封侯,不仅是卫、霍、李们个别人的心愿,也是当时社会普遍的追求。
邢义田在《汉代画像中的&ldo;射爵射侯图&rdo;》一文中考证,汉代画像中普遍出现的挽弓射高树之上猴子的画面,应当理解为&ldo;射侯图&rdo;。这种画面的出现,&ldo;代表了社会各阶层一种共通的愿望。这和汉代镜铭中看到普遍祈求富贵的情形是一致的&rdo;。汉代铜镜铭文中类似的语句,有:&ldo;宜侯&rdo;,&ldo;宜侯王&rdo;,&ldo;宜王侯&rdo;,&ldo;公侯至&rdo;,&ldo;为侯王&rdo;,&ldo;如侯王&rdo;,&ldo;位至侯王&rdo;,&ldo;立至公侯&rdo;等。汉代铜洗铭文,也常见&ldo;宜侯王&rdo;字样。铜镜和铜洗都是日常生活应用最频繁的物品,其铭文的内容天天面对主人,自然也可以看作主人心理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