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时候,孟青山带着杨春妮去宁阳给马魁拜年。
马燕看见杨春妮的时候特别高兴,等杨春妮打过招呼后,就拉着她回到自己的房间里。
杨春妮纳闷,“干嘛啊?急急忙忙拉我进来!”
马燕脸上的神情特别兴奋,“这不是想跟你说说我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吗?你都不知道,我们学校的人是有多么丰富的阅历。”
杨春妮看马燕这表情就知道她是要和自己分享八卦,“有瓜子吗?咱们边嗑瓜子边唠嗑呗。”
马燕一拍巴掌,“还得是你,等着!”
马燕把瓜子端进来,就迫不及待地问:“你们宿舍住多少人啊?”
“八个呀,你们呢?”
“我们也是八个,好家伙,八个人当中有五个是下乡的知青,年龄普遍在二十三到三十之间。
刚认识的时候,我知道的消息是三个知青是结了婚的,另外两个连对象都没处过。
那三个结了婚的知青中有两个都是离了婚参加的高考,剩下一个倒是没离,暑假的时候还回乡下去了一趟。”
杨春妮一听马燕说起知青,心里就已经有了大概的猜想,不过还是追问道:“然后呢?”
“我要说得是那两个没结婚的知青,其中有一个在上半年的时候和学校里一个男生处上对象了,男方的条件挺好的,他爸好像还是当官的。
自从和那男的处了对象后,她在宿舍里面就总是明里暗里炫耀她对象对她有多好,时间长了我们都烦的不行,见到她都想转身就走。
结果因为她太高调,被学校里另外一个看不过眼的知青揭了老底,说她在乡下的时候已经结过婚了,走的时候孩子都会跑了。
我们那室友还不承认,在人前掉了几滴眼泪,柔柔弱弱地说是被人诬陷的。
就这居然还有人信了!!反过来讨伐揭露她的另一个知青。”
说到这里,马燕简直是义愤填膺。
当初她就在现场,看到那个女人娇娇弱弱细声细气的样子,和另一个知青横眉冷对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明真相的人怕是真要以为是那个知青故意诬陷她了。
“然后呢?不会真被她糊弄过去了吧?”
“那当然没有,因为她在乡下的对象带着孩子找到学校来了,我后来听说是那个知青给他报的信。”
“干得漂亮!”
杨春妮真心觉得,马燕他们学校的大戏是一场接着一场。
除了作风问题,还有冒名顶替的。
听说还不是悄无声息顶替那种,而是村里的干部直接把考上的知青给扣押了,然后让自家孩子去上的学。
那被顶替的知青可惨了,差点连命都搭上,要不是遇上好心人,他估计就死在那穷乡僻壤了。
这件事闹得还挺大,不仅上了报纸,国家还要求全国所有大学严查顶替之事,所有经手之人一律严惩。
聊完八卦,两人又就‘改革开放’政策聊了很久。
马燕是学的经济学,她的导师有些人脉,在政策发出来之前就隐晦地提起过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区别。
马燕很能抓重点,等她在报纸上看到这次三中全会的内容后,心里就惦记上了,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到时候自己该从哪方面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