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起义爆发后,清朝政府马上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带领官军万余人渡台镇压。在历经了几个月的努力之后,清军毫无起色。乾隆皇帝遂下令更换统帅,调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赴台湾统一指挥。此时,林爽文与庄大田兵合一处,南北两支起义军集兵10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开始大规模进攻府城。
负责镇压林爽文起义军的部队屡屡受挫,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担心,此时的乾隆皇帝表示,自己要御驾亲征。和珅一想,就这几个毛贼,诺大的一个朝廷谁都管不了吗?非要让皇帝前去御驾亲征?台湾35万多平方公里一块土地,当时大陆乾隆爷管的面积有多少?1300万平方公里。您放着1300万平方公里不去管理,为3万多平方公里就御驾亲征,这不明显咱们大清朝没人吗?如果您去了台湾,那大陆这边这1300万平方公里势必会乱作一团。因此和珅要找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皇帝亲征。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儿,皇帝不去,人民起义谁去给镇压下去?您别着急,和珅在这个时候说话了:&ldo;皇上,我跟您说,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您看在您统治的几十年里,对老百姓多好啊,轻徭薄赋,人头税都不征收了,只征一点儿地税,哪见您这么好的皇上?但是台湾这里肯定不知道您的仁慈,不知道您的恩德,是什么原因呢?这是领导者的责任。您派去管理台湾的人,他没有把您的恩德带到台湾,问题在这里。所以依奴才愚见,两手准备:一边继续用兵,一边换掉台湾的官员。换上一个新的官员,把您的恩德带给台湾人。&rdo;
和珅短短的几句话,乾隆皇帝听了很受用。您别看和珅话不多,但是让人听着舒服,为什么呢?第一,和珅成功地阻止了乾隆皇帝亲征的打算;第二,和珅夸赞了乾隆皇帝的功德;第三,和珅指出了破敌的方略。几句话,乾隆皇帝还很高兴‐‐原来就这么点儿事。您说,乾隆皇帝听着得多舒服?乾隆皇帝能不喜欢和珅这样年轻有为的大臣吗?
最终,乾隆皇帝听从了和珅的建议,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免去了常青(佟佳氏,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将领)的职务,另派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率军于同年十一月初一到达台湾。福康安到台湾后,一方面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则以优势兵力分五路解诸罗之围,此后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集集埔等军事要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解往北京,后在北京菜市口就义。一个月后,庄大田亦被福康安﹑海兰察俘获,在台湾府城被杀害。
照顾好皇上和皇上的妈
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乾隆皇帝是个皇帝。但是,在和珅眼中,乾隆皇帝不仅是个皇帝,更重要的,乾隆皇帝是个很普通的老人。和珅发迹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而且乾隆皇帝还越来越老。因此,在和珅看来,在更多的情况下,乾隆皇帝倒不像是个皇帝,而更像是个很普通的、很慈祥的老者。在乾隆皇帝身上,和珅似乎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他看到,乾隆皇帝也有我们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因此,学会如何照顾好老年的乾隆皇帝,就成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二项基本条件。
那么,如何照顾好老年的乾隆皇帝呢?和珅抓住了两点。
第一,照顾好老年乾隆皇帝的生活起居。
照顾好老年乾隆皇帝的生活起居,这本来应该是宫女、妃嫔、太监们的职责。但是这些宫女、妃嫔、太监们都没有文化,不能同乾隆皇帝交谈诗文、书画、佛经,也不能帮乾隆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进行多种语言文字的交流。所以,和珅对老年的乾隆皇帝来说,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代的。
更为重要是,年老的乾隆皇帝也与平常的老年人一样,喜欢别人奉承、照顾,和珅就陪伴在乾隆皇帝左右,对皇上服侍照顾,体贴周到。关于这些,我们但凡看过朝鲜的《李朝实录》的读者朋友们,都可以知道:此时的和珅,虽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但每当乾隆皇帝咳嗽吐痰的时候,他马上就能端个痰盂去接。史书亦记载:&ldo;高宗(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进之。&rdo;
第二,照顾好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的生活起居。
在历史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想要亲近什么人,如果能够从他身边的人入手,对他尊敬的人表现出同样的甚至更强的尊敬,对他关心之人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往往会被引为同道,使人一见如故,收到奇效。
乾隆皇帝这个人是非常孝顺他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的。崇庆皇太后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693年1月1日),是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钮祜禄凌柱的女儿。乾隆皇帝即位后,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乾隆皇帝留下来的万余首诗作中,很多就描绘了他们母子之间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也表达了他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依恋。这些诗往往借节日中母子相聚共庆为题材,比如每年五月,石榴花开,端阳佳节来临的时候,乾隆皇帝总是陪伴着崇庆皇太后到圆明园中观赏龙舟。他的一首诗就记叙了这一热闹的场面:
快霁天中景丽鲜,宜人都为利农田。
轻阴乍晴招惊牖,永昼如迟竞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