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和珅叫和二 > 第82章(第1页)

第82章(第1页)

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闲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

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手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上年十二月,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

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

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

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蓟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槭土升之称,其大罪十四。

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

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

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

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嘉庆皇帝为什么要如此迅速地杀掉和珅呢?

有人说是因为和珅&ldo;富可敌国&rdo;,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皇帝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ldo;和珅跌倒,嘉庆吃饱&rdo;,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杀掉和珅是为了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民变,清军连连失利。嘉庆三年(1798年),清军抓住四川农民军首领王三槐,王三槐的口供说&ldo;官逼民反&rdo;。嘉庆皇帝意识到,正是因为地方官吏皆如和珅似的贪暴,所以屡屡激起民变。嘉庆皇帝总结说:&ldo;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rdo;又说:&ldo;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rdo;所以,嘉庆皇帝杀和珅,以谢天下。

有人说杀掉和珅是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和珅&ldo;权高震主&rdo;。嘉庆皇帝曾说:&ldo;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rdo;他甚至怀疑和珅蓄意谋反,所以要杀掉和珅。当相权威胁到君权的时候,君主必然采取行动。

也有人说这是清朝历代皇帝的传统。清朝以来,无论顺治、康熙,还是雍正、乾隆,都有新皇帝即位后便杀前朝重臣的传统。嘉庆皇帝即位后,沿袭了这一传统,以立皇威!

和珅用一条白练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上吊前,他口占一诀,为我们留下了下面的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

认取香烟星后身。

数百年来,这首诗耗尽了无数史家的心血,也为附会者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和珅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能用一首诗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为什么呢?

我们只要把这首诗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您就明白了。

诗的意思是说,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先说诗的前两句&ldo;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rdo;的解释。

和珅为什么会受乾隆皇帝宠爱呢?有野史记载,在乾隆皇帝未登基时,为宝亲王,与父皇雍正王妃马佳氏暗生情愫,但他们的&ldo;故事&rdo;被皇后钮祜禄氏撞破了。皇后恼怒万分,赐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宝亲王闻讯,赶往月华门,可此时宝亲王尚幼,雍正皇帝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的,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出于留恋,宝亲王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额头,两人相约如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后来,宝亲王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20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色印记之人。就在乾隆皇帝快忘了这事之际,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在侍卫中无意看见了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皇帝凭和珅额上的红色印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皇帝关系不正常,甚至两个是同性恋的传说。当然,我们也不知道是哪位史家率先&ldo;编撰&rdo;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