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华没想到,大明朝的官员也懂得土地财政,靠卖地来缓解财政压力。
袁鸿泰挂了两间公司,单是长江装卸公司一个月的分红,就抵得他家五百多亩土地一年的收入,他对买荒地,没什么热情。
袁族长有点心动,他家一个进士,两个举人,再买两千亩地,也不用交田税。
舜华一句话就问到点子上:“荒地免几年的田税?”
他家秉哲要考上举人进士,起码得五六年的时间,要是只免三年税,她也懒得去经营。
再说,大明就快进入小冰河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做为小民,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给官府白做工不算,还要饿肚子。
做农民,永远是最苦的。
吴知县看袁族长和舜华的兴趣不大,本来想说“三年”的,咬咬牙说:“官府规定的是免三年税,为了筹钱赈灾,就免五年税吧。”
“吴县尊打算出售哪里的荒地?”袁族长问。
“幕阜山中的荒坡,另外就是赤湖边的荒滩。”
袁族长想不出,这些地方能种啥?幕阜山中,不是所有的荒坡都适合种茶。
赤湖边的荒滩,只能建藕塘,而种茶和种藕,他都不懂。
为了不当面扫吴知县的面子,他只得说:“兹事体大,老夫得和孩子们商量商量,过几日给县尊答复。”
吴知县不甘心,转向舜华:“袁小姐有何计较?”
舜华手上是有点钱,但她想买船。现在,买船和买地,两笔投资,哪一笔更好呢?
她还没有认真评估过,只得说:“舜华也需要和家里人商量后,才能做决定。过几日答复大人。”
吴知县本以为一说卖地,这些土财主还不得捧着银钱来疯抢?谁知却是这样一种结局,让他很受伤。
他只好起身道:“好吧,本官静候佳音。”
临走,他邀请王安和王衍爵去县衙做客,王公公拒绝道:“你忙着赈灾救民,咱家就不去添乱了。”
袁族长要安排王安下榻二儿子家的院子,上次来传旨时住过的。
王安却要跟王衍爵上须弥寺去住,王公公欣然应诺。
袁鸿泰送二人出门,对王安说道:“公公安心住着,哪天要回去了,草民安排船只送公公。”
王安看了王衍爵一眼,说:“咱家孤家寡人,今年就跟王公子一起过年了。”
王衍爵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喜欢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