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国之君,赵匡胤觉得好笑,对于李煜,那滋味一点也不好。
可他还是有隐忍之心的,他没有防微杜渐斩草除根,反而立下誓言要保护好周世宗的妻儿后代,这样的帝王胸襟,不是每个人都有都做的到的!最浅显的对比是,一向以仁义著称的&ldo;汉景帝&rdo;,为了给选定的继承人也就是将来的汉武帝刘彻铺好路子,他逼死废太子刘荣,设计大功臣周亚夫致死,就连刘荣生母也不得善终!
这就是帝王业,谋天下者,都要出非常手段!
可赵匡胤没有,他不仅要求自己保全柴荣的后代,还严令后来继位者保全好柴荣后代!
&ldo;不杀士大夫!&rdo;这点就赵匡胤和李煜关系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ldo;士大夫&rdo;,力不能扛鼎,却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赵匡胤是爱才之人,他也欣赏李煜的才华,也欣赏李煜的辞赋,甚至他也可怜李煜的境遇,可最为重要的一点,毕竟他是他的对手,他是他的敌人!
他灭亡了南唐,手刃南唐国君,却终于没杀这末代帝王,这&ldo;文人骚客&rdo;一个!李煜的死,和他无关!
二、人臣事宋
(1)金陵难耐,迁都洪州
南唐将都城从金陵迁至洪州,并不是在李煜手上完成的,但和李煜也有莫大的联系,这一事件会让我们对南唐国运以及李景通父子品格产生深刻思考。
迁都是和新登位的赵匡胤有关的,那我们看看李景通父子在这新君王面前是怎么表现的、
早在李煜登上帝位之前,李景通便削去帝号,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改称国主。赵匡胤上台后,新立的大宋为平定国内大将李重进的叛乱,防止李重进和南唐勾结,为此他改变了对南唐的方针,然而这一方针尚未贯彻,南唐统治者就把热脸贴了过来。
这可以算是李煜和他一身的对手赵匡胤第一次交锋,当时李景通尚在人世,李煜还是他内定的接班人。
南唐这次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心寒。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美酒金樽,美人如玉,歌舞升平,词美曲谐的南唐,而是一个摇摇欲坠的高楼,国家的大厦在这一刻开始坍塌。此时的南唐正如他的掌权者李景通,垂垂老矣,鬓发苍白,诚惶诚恐,人老珠黄,度日如年。
赵匡胤新登位,当年三月便遣使赴金陵向南唐宣谕&ldo;应天顺民,法尧禅舜&rdo;的立国诏令,并释放了三十四名投降后周的南唐将领,以示友好。李景通得诏后客气得没了限度,回礼绢二万匹、银万两,同时承认宋朝对南唐享有与后周同等的特权。
这点说来讽刺,就如千年以后的中国对外来侵略者&ldo;以帝国之物华,结彼国之欢&rdo;的市侩小人嘴脸。
李景通送完保后,赵匡胤回应的并不热切,他为此焦躁不安,又于当年七月进贡金器五百两,银器三千两,罗纨千匹,绢五千匹,并派礼部郎中龚慎仪朝贺,奉献乘舆、服御。
十一月,原后周扬州节度使李重进发动叛乱,因扬州和南唐接近,当时李重进想拉拢李景通共同对付大宋,被李景通拒绝。
李景通心里害怕赵匡胤怪罪,伤了两国和气,又先后派右仆射严续向当时亲自率领兵平乱的赵匡胤犒军,户部侍郎冯延鲁贡金买宴,再进金玉、鞍勒、银装、兵器。純紜矠当时李重进的主要势力在扬州,与南唐相邻,因而李重进希望和南唐结盟,共同起兵逼迫大宋,但李景通拒绝了。
其实李景通这一作法是夸大形势,有&ldo;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rdo;的嫌疑。当时赵匡胤面临的是&ldo;内忧外患&rdo;的局面,江南地区兵祸连结、动荡不安,而北汉与契丹又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会使国家陷入危难,新立的大宋岌岌可危。
从这个角度说,南唐如果和后周扬州节度使李重进合作,威逼宋朝,也未必没有胜算的,再退一万步算,如果李重进兵败了,宋朝也会十分虚弱,南唐收回之前失去土地也是有很大把握的,赵匡胤即使嫉恨,但一时碍于国力,也不敢急于进攻南唐。
从军事和策略角度,李景通这种作法可称得上开门揖盗,大大助长了赵匡胤得陇望蜀的贪欲和以强凌弱的气焰,为南唐埋下更深的祸根。
果然,赵匡胤在平定李重进叛乱之后便命军队在迎銮镇长江水域演练战舰,威慑南唐。
面对宋朝水师,旌旗蔽空,咄咄逼人的态势,李景通深感家门口危险,他当即召集群臣商议!
这次也真亏他的,李景通居然提出迁都这一大胆的设想。按他说法:&ldo;金陵与宋朝辖境只有一江之隔,又在下流,假如赵家天子发重兵强攻,京城难保;各州节度使纵然能勤王解救国难,又怎能确保他们中间不出现乘隙窃国的当今刘裕和陈霸先?有鉴于此,朕以为尽早脱离险境,迁都洪州,据上流以制根本,方为万全之策。&rdo;
他的话语中,透露更多的是对宋朝水师的惧怕,而不是国内节度使勤王不力,当时的朝臣对李景通的主张大都反对,只有枢密使此前奉命督建南都的唐镐一人极力附和:&ldo;迁都大事岂能优柔寡断!况且宫苑业已建成,如改作他用,实在可惜。江北赵氏天下不容吾朝经营金陵,时刻都在虎视眈眈,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亦当走为上计。&rdo;
这个反对的官员则是□裸地说出迁都最大的原因和目的,就他所说的四个字&ldo;走为上计&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