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春秋牌香烟 > 第60章(第1页)

第60章(第1页)

梁婴父的话的确是说到了智跞的痛处,他也非常清楚赵鞅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除了赵鞅自身的能力之外,还有就是因为他的手下有一帮子能臣武将,而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就是董安于,他可是赵鞅府的宰(春秋时期家臣的首领),赵鞅的许多计谋都出自董安于之手。

听完梁婴父的话,智跞在想即使不能设立六卿牵制赵鞅,那么杀掉董安于也能够断其手臂。

&ldo;依你之见,应该如何?&rdo;

&ldo;主公何不借口董安于先发起战祸之名去责备赵鞅?如此一来既能够转嫁赵鞅杀死叔父之事,也能够把二卿叛乱的根源转嫁到董安于身上。主公你想想当下的局势要想一下子搬到赵鞅肯定不易,但如果把他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搬到,最后再一举拿下赵鞅可就容易多了,主公以为如何?&rdo;

智跞久久不语,心想怪不得人言梁婴父是卑鄙小人,今日一看果不其然,但是梁婴父这个计策的确对智氏有利。智跞是一个老道的政治家,虽然他很想杀掉董安于来削弱赵氏,但是他自己不能说,这需要创造时机。

当晚他将范皋夷、刘明等人请进了智府。

第二天,晋国大殿。

智跞出列启奏道:&ldo;启禀君上,近日接到探报说范吉射、中行寅两个叛贼已经联络齐国等反晋国家在两国边境集结兵马准备攻打我晋国,图谋重回晋国。&rdo;

刚过完年,二卿就纠结兵马反扑晋国,这令国君晋公姬午甚是吃惊,&ldo;竟有此等事情?&rdo;

&ldo;不仅如此,二卿还策反各自封邑的百姓发动暴乱;同时还请求北边的戎狄进犯我北部边境。三股势力已基本形成,进攻晋国在旦夕之间。&rdo;

&ldo;这么说晋国危亦,各位爱卿快快拿个破敌之策啊!&rdo;晋公望着殿下的众臣道。

众臣议论纷纷,但却一时之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智跞随后道:&ldo;君上不必惊慌,微臣已经同韩赵魏三位大人商议拿出了破敌之策,恳请君上定夺?&rdo;

&ldo;哦,这么说爱卿已经胸有成竹了,说出来听听。&rdo;晋公姬午一听高兴的说道。

&ldo;微臣和韩赵魏三位大人商议过了,打算将分三路抗击二卿的进攻,一路由赵大人为主帅韩魏二位大人为副帅,带领三家兵马前往南部边境抗击各国联兵和二卿的兵马;一路由微臣率领抗击戎狄的入侵;三是派人前往二卿的封邑进行安抚。君上以为妥否?&rdo;

晋公听后点头道,&ldo;不错,不错,各位爱卿也都说说执政大人的策略如何?&rdo;

&ldo;执政大人的建议甚好,我等没有意见。&rdo;

&ldo;赵大人亲自带兵平叛,定能一举成功。&rdo;

朝堂上一片认可之声。

&ldo;启禀君上,微臣认为必须解决一件事之后,再谈赵大人率兵出击一事。&rdo;这时范皋夷出列突然说道。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ldo;何事?&rdo;

&ldo;范吉射、中行寅确实发动了叛乱,但刨根问底还是由赵鞅的家臣董安于挑起的。当时赵鞅杀死国家官员后,国君曾下令由二卿带人前往赵府拿人,但是却遭到了赵鞅家臣董安于的反对,当时董安于调集了大队的兵马,二卿不敢贸然拿人,才不得不发兵攻打赵鞅,进而引起了叛乱,由此可见董安于乃是这次叛乱的根源所在。晋国的法律早已注明:率先发动祸乱的人必须处死。臣请依据法令处死董安于,将此事彻底解决后,赵大人以后也就没有什么把柄给别人说了,打起仗来也就无后顾之忧了。&rdo;

&ldo;哦,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rdo;晋公姬午疑惑的问道。

赵鞅沉默不语,他知道这件事如不解决,始终对于赵氏是一个把柄。

随后,刘明出列道:&ldo;微臣也认为应该将此事彻底解决了,不然的话赵大人的身上总有一个把柄。若在今日朝堂上将此事处理完结,以后也就没有人再借着这事向赵大人发难,赵大人也就再无后顾之忧,可以轻装上阵了。&rdo;

&ldo;也是,也是。&rdo;朝堂上有人不自觉跟着说道。

面对朝臣们的议论,赵鞅始终一句话没说,此时他找不一句话来反驳众臣。当初赵鞅迟迟不肯迎战就是担心会有这一天,但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赵鞅六神无主,深恐赵氏也成为众矢之的,又自觉愧对于董安于一片赤诚。

不仅是赵鞅觉着为难,就是晋公也觉着为难,于是他把这个皮球踢给了赵鞅,&ldo;赵大人,董安于是你的家臣,此事还是要你来处理,寡人给你三天时间解决此事。五日后发兵抗击二卿的进攻。&rdo;

赵鞅木讷的说了一声:&ldo;诺。&rdo;

赵鞅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家的。他不想把董安于与赵氏家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他只是在想董安于对赵氏的贡献,如果没有董安于建的晋阳城,也许今天他早就逃亡他国或者已经灭亡。他又想到了为什么范皋夷会在这个时候将这事提出来?难道是因为我要出兵讨伐范吉射?难道范皋夷是范吉射的内线?赵鞅想到了很多很多,他还想此事过去已经半年多了,今天又被人重提出来,看来这是自己今生一个躲不过的劫了。

几天来孩子和家臣前来问他,赵鞅就是不说当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很快三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国君和群臣都在等着赵鞅的答复,但是赵鞅始终没有回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