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style=&ot;display:none&ot;发布div ◎零距离发射
divstyle=&ot;display:none&ot;发布div 在弹道导弹投入使用前,运载大型核弹的只有战斗机或者轰炸机,但固定翼飞机有一个固有的缺点,必须有一个很大的机场和跑道,一旦跑道被炸毁,战斗机也就形同虚设,为此冷战初期,为了能在敌方第一轮攻击后进行有效的还击,美军开始了&ldo;零距离发射&rdo;试验,即在作战飞机机身加装大推力的助推火箭,使作战飞机能够无需跑道就能从卡车或者发射站内发射,最早的实验是1953年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f-84g的发射,不过由于无法回收试验草草收场。1958年又进行了f-100的发射试验,加装的大型火箭助推器提供59吨的推力,能够在4秒钟内将重13吨的f-100以4g的加速度发射至120米的高度,能把飞机加速至45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在进行了14次的发射试验后开始进入实战状态,共改装了100架左右的f-100,德国空军也进行过类似的实验,采用f-104战斗机,不过并没有装备。前苏联也曾经用米格-19改装成s-30进行零距离发射试验,不过也没有装备部队,因为除了美军不要求将发射后的飞机回收外,其他国家都要求发射后能将飞机回收,但发射后回收始终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divstyle=&ot;display:none&ot;发布div
第六卷导弹印度&ldo;布拉莫斯&rdo;超音速巡航导弹
更新时间:2006-8-821:15:00本章字数:1746
印度&ldo;布拉莫斯&rdo;超音速巡航导弹
divstyle=&ot;display:none&ot;发布div 在刚刚结束的&ldo;2005印度航空展&rdo;上,印度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ldo;布拉莫斯&rdo;超音速巡航导弹以多达5种不同发射规格的样式出现在参观者面前,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眼球。而印度讲解员很有些自豪地向人们介绍,新展示的&ldo;布拉莫斯&rdo;采用了很多印度自己的设备和技术。这种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ldo;布拉莫斯&rdo;导弹具有远程对地攻击和不易拦截的特性,尤其是它能够携带核弹头,对提高印度核威慑能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无比自信的印度参观者把展台上的&ldo;布拉莫斯&rdo;当镜子,从那里好像看到印度已经坐到新的世界导弹大国和军事强国的位置上。
divstyle=&ot;display:none&ot;发布div 印俄联合研制&ldo;布拉莫斯&rdo;导弹始于1995年12月。当时印度海军正大力推行&ldo;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rdo;的海上强军政策,既耗费巨资引进航母和其他舰艇,又组织国内各种力量研制先进反舰导弹。但印度由于技术储备不足,不得不寻求国际合作。在印俄双方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1998年2月,印度和俄罗斯签订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致力于一种新型反舰导弹的开发,设计代号为pj-10。导弹取名为&ldo;布拉莫斯&rdo;(brahos),那是两国各自著名的河流‐‐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和俄罗斯莫斯科河的河名缩写。用这一新造的单词来命名新导弹,其寓意不言而明。经过俄罗斯方面的细心指导,印度drdo组织熟悉了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设计研制过程,并锻炼了国内军工队伍,在&ldo;布拉莫斯&rdo;导弹生产本地化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divstyle=&ot;display:none&ot;发布div 在航展上露面的新&ldo;布拉莫斯&rdo;导弹全长81米,导弹发射储存器全长9米,弹径670毫米,发射重量3吨。它可携带重达200公斤的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加上其飞行产生的动能和剩余燃料,&ldo;布拉莫斯&rdo;对舰艇乃至地面目标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它采用梭镖式气动布局,导弹表层涂抹有印度自行研制的雷达吸波涂料,可在最大程度上躲避警戒雷达的搜索探测,降低了被提前发现的可能性。新导弹采用印度hal公司研制的新式小型整体式冲压发动机,飞行马赫数为2528,最大弹道高度15万米,在飞行末段可下降为1015米高度并且作蛇形机动以躲避敌方拦截。新&ldo;布拉莫斯&rdo;导弹的射程从原来的5029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但因违反俄罗斯制定的导弹技术控制制度,所以不能在印度以外的国家销售。
divstyle=&ot;display:none&ot;发布div 新&ldo;布拉莫斯&rdo;不单是反舰导弹,而且已变成各军种通用巡航导弹,但均为垂直发射方式。它的舰载发射台有两个发射管,内装8枚导弹。地面机动发射台只有一个发射管,内装3枚导弹。它完全实现了从舰艇、潜艇、飞机乃至地面车辆上发射的&ldo;全方位作战&rdo;的设计意图。印度空军官员称,计划从苏-30ki战斗机上试射&ldo;布拉莫斯&rdo;导弹,希望能在每架苏-30ki机上挂载3枚&ldo;布拉莫斯&rdo;导弹进行多任务作战。它的制导系统已进行更新。复合式导引头可帮助导弹在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在飞行末段则采用雷达制导,具有&ldo;发射后不用管&rdo;能力。雷达导引头具有双重导引模式,一般多工作在被动制导方式,这样可以降低被发现的几率。印方参展人员称,印度制导引头的灵敏度比俄式产品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