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太婆婆史氏丧事,凤姐又爱出风头爱显示才干,揽了不少庶务杂事在身,她处置起来也的确利落分明,贾敷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也颇为赞许。
宁府比不得荣府人丁兴旺,可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宁府也算家大业大,颇有声势,而家产多人口少,兄弟之间便不易因为家产而起什么口舌纷争。
因此贾敷媳妇大大方方地让侄媳妇和自己的儿媳妇一起管家:正所谓能者多劳,借着太婆婆的丧事凤姐果然给自己挣了个响当当的位置和名声。
可惜凤姐太过要强,纵然疲累不堪也咬牙硬扛都不肯示弱,直到有一天醒来身子苏软,连起身都觉得费劲,身边贾珍见势不妙,赶紧去叫了大夫。
凤姐是有喜了,可大家听完大夫所说也高兴不起来:这一胎比较弱,必须小心静养。
凤姐也知道厉害,孩子才是她在宁府的立身之本。只叹苦药汤子没少喝,连自己的屋子都不敢出,结果这一胎还是没能保住。
这消息传来,荣府的姑娘们也纷纷有所表示:好歹包上些药材和食材,打发身边的大丫头给凤姐送去。等这位嫂子身子好上一些,姐妹们再亲自过去探望也不迟。
却说史骞与王彦夫妻俱在,史家自然也比前世兴旺太多了。有祖父祖母爱护的湘云不缺吃喝用度,听说宁府嫂子小月,正要打发她的丫头家去取些药材,黛玉便主动道:&ldo;你这里短什么,我先替你添上。&rdo;
湘云应道:&ldo;多谢姐姐啦。正好省得再跑上一趟。&rdo;
黛玉道:&ldo;举手之劳罢了,你跟我还客气什么。&rdo;
湘云挽住黛玉的胳膊,笑道:&ldo;客气话可不能省呀。&rdo;
无论是外公家和自己家都受过舅公史骞的恩惠,若有机会,那可是一定要回报的。黛玉自认多替湘云着想,出钱出力,她还是做得到的。
此时湘云嘻嘻哈哈没心事的模样,让黛玉把本想提醒的话又咽回去了。
这会儿,史令仪跟前的大丫头珍珠也过来传话,告诉湘云给宁府嫂子的东西太太已经给预备下了。这个太太自然指的是史令仪。
黛玉听说,又笑道:&ldo;瞧瞧,多少人都想着你。&rdo;
湘云靠着黛玉肩头笑而不语。
午后,黛玉向外祖母、舅妈、表哥表姐们告辞之后,在回家的半路上巧遇应酬归来的宝玉。捡日不如撞日,黛玉便告了宝玉房里的丫头袭人一状。
可惜宝玉听了,只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湘云一向宽厚,不会在意的。再说袭人去求湘云,正显出她们主仆情深。
黛玉这会儿也闻到宝玉身上淡淡的酒气,她不再分说,吩咐车夫启程回府去了。
回到家的黛玉扑到母亲怀里,将此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明白。
贾敏笑着安抚女儿,&ldo;你做得对。亲朋好友的一二疏忽,你既然知道了就不该隐瞒。只是他们承不承你的情,倒是另外一回事了。&rdo;
黛玉沉默了一会儿,才又道:&ldo;也是。&rdo;
贾敏又道:&ldo;纵然是亲朋,也不敢说事事合拍投契。宝玉回护他的丫头,也是人之常情。&rdo;
话虽如此,黛玉可察觉得出母亲的言外之意:纵容大丫头欺负正经的表妹……也是个糊涂的。
袭人并非家生子,却能吩咐指挥宝玉其余的丫头,虽然说不出口,但黛玉也能猜到个中缘由。见色忘义……黛玉对宝玉刚刚升起的些许情愫也因为这么一件&ldo;小事&rdo;,彻底烟消云散。
此时宁府凤姐房里,贾珍也正劝慰媳妇,拉着她的手道,&ldo;你也太好强了。&rdo;
凤姐有气无力道:&ldo;别说了。&rdo;没有子嗣,不管是钱还是权,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攥也攥不牢。
再说,贾珍在回京后就让亲祖父贾代化&ldo;揉捏&rdo;得屁滚尿流,之后行事自然规矩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