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操纵员未能捕捉到目标,也未能在接到敌机进入火力范围的情报期间及时跟踪,雷达将关机。由于&ldo;百舌鸟&rdo;导弹是靠雷达的连续幅射波寻的,故导弹操纵员采用上述战术是十分有效的。为了躲避f-105飞机的攻击,导弹操纵员还采用了其它一些技术措施,例如,操纵员估计装备&ldo;百舌鸟&rdo;导弹的&ldo;铁手&rdo;飞机已飞到附近,(他们通常可根据下列情况来辨认,一是飞在中空,二是飞在攻击机的两翼)他就发射sa-2导弹使之沿简单的导弹弹道飞行,在导弹与目标接触前的时间内,雷达不开机,处于&ldo;假载荷&rdo;状态。当sa-2导弹开始接近目标时,操纵员方打开雷达进行末端制导。sa-2导弹速度比&ldo;百舌鸟&rdo;导弹快,这样就占优势,&ldo;铁手&rdo;飞机可能发射&ldo;百舌鸟&rdo;导弹,但如果sa-2导弹操纵员在地空导弹击中或未击中目标的一瞬间关掉&ldo;扇歌&rdo;雷达,&ldo;百舌鸟&rdo;导弹击不中雷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随着战争的推进,这种战术上的对抗不断得到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使敌人变成瞎子:雷达干扰机1966年9月,f-105d飞机首次装备了单独的雷达干扰吊舱,单架飞机活动时,再也毋需干扰机护航了。第一种干扰吊舱一开始的编号是qrg-160,后来改为alq-71,其长度为10英尺,安装在通常挂炸弹的机翼挂架上。每个吊舱内有三对杂波干扰机,它们可发射l、s及c波段频率的电磁波,干扰远程高炮和地空导弹的截获制导雷达,吊舱底部安有三对天线,因此,每个干扰机都能发出垂直的和水平的极化信号。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进行相互掩护,每个f-105d小队都编成倒&ldo;v&rdo;形编队,倾斜角为30度,飞在后面的飞机比飞在前面的飞机要高数百英尺。在一开始的时候,由于干扰吊舱数量极少,只安在每个编队最外面的两架f-105d上,这两架飞机比飞在编队中间的飞机暴露在敌炮火的攻击之下的时间要长。eb-66c远距离干扰机继续担负降低依靠雷达的预警系统和(或)地面控制截击系统的效能的任务,以弥补f-105飞机干扰活动之不足。eb-66c上的电子情报装置还可对这一地区的电磁活动进行监视、分析,找出f-105飞机应干扰的频率范围。因为北越开始更换雷达,以减轻干扰造成的影响,所以,确定干扰频率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美军利用eb-66c飞机上的电子情报装置监视到处转移的导弹部队,这一任务须要用eb-66c飞机和照相侦察机共同完成。一个导弹阵地可在四小时内拆除并转移到新地点,然后只需六小时即可重新投入战斗。
1966年10月初,f-105d上的qrc-160吊舱首次接受了实践检验。美国空军第388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105d飞机飞了100多架次,检验吊舱的性能,对每一架飞机来说,每飞一个架次就等于一次远征。f-105d飞机的飞行高度为10,000到17,000英尺,在这一高度,飞机通常可碰到37毫米、57毫米和100毫米高炮以及sa-2导弹的攻击。
在10月7日这一天,共探测到10个炮瞄雷达信号和12个&ldo;扇歌&rdo;雷达信号,但高炮和导弹均未发射。第二天飞行时,吊舱的效能显示得更为突出,当时小队中一架未装吊舱的飞机遭到了37毫米、57毫米、85毫米高炮和一枚导弹的攻击,而另外两架装有吊舱的飞机只遇到37毫米高炮不精确的目视拦阻射击。装备了干扰吊舱,f-105d就可在12,000到10,000英尺的中空第二次穿越敌防线。在这一高度上飞行,既有利于发挥其速度、航程和机动性方面的优势,又可避开致命的自动武器的火力攻击范围,也不必担心会被高空雷达制导高炮和地空导弹击中。
美国空军的战斗轰炸机使用的是qrg-160型主动干扰机,而美国海军战术飞机主要使用的是装在机内analq-100型欺骗回答式干扰机。这种干扰机可以欺骗地空导弹和高炮的雷达,破坏其精确火控跟踪。海军还在许多飞机上安装了如anale-2这样的箔条撒布器,撒出的一包包的铝箔条向地面漂落,就会在雷达荧光屏上造成虚假的图像。空军的eb-66c、海军的ea-if、eka-3、陆战队的ef-10b等远距离干扰机,用干扰脉冲形成一条进出走廊,进一步提高了攻击机的生存率。
电子对抗降低了北越雷达系统的效能,其结果是同米格机交战次数增加了。
1967年的&ldo;波洛&rdo;行动:设置诱饵
尽管美国装备了积极和消极的干扰设备,并采用相应的战术,使雷达控制的高炮和地空导弹的效能降低了。但对付日益增长的米格机的威胁的姿态却是防御性的。轰炸北越机场是减少米格机活动最有效的手段,但机场仍然被列在禁止攻击的目标表上。这样,与米格机作斗争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空中干掉它。
尽管美空军和海军已击落了23架米格机,但几乎每次交战米格机一开始都是享有优势,因为它们可在地面控制员的引导下对美机实施截击。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国飞机打败米格机,不是因为米格机战术低劣,就是米格飞行员在跟踪目标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ldo;尾巴&rdo;也被咬住了。
不管是在哪一种情况下,性急的美国飞行员都要等米格机先来实施拦截,然后才能投入战斗,而这种机会并不是常有的。面对这种毫无准备的不利情况,美国空军着手制订一项计划,有意引诱狡猾不易捉摸的米格机进行空中格斗。
此项计划是12月12日在第七航空队司令部制订的。并确定由装备f-4c飞机的第八战术战斗机联队联队长罗宾&iddot;奥尔兹上校组织进行试验。这一计划的代号是&ldo;波洛&rdo;行动,旨在利用北越开始认为有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毋需加以考虑这一情况,亦即北越依靠广大地区内配置的预警和地面引导截击雷达作为耳目,在攻击机群到达目标区之前就能发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