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袭击进行得如此迅速,以致巴格达周围保卫首都的地空导弹都来不及识别目标,截击机也未能紧急起飞追击。这些f-15和f-16经伊拉克和约旦,高空返航,以增大航程。尽管他们这次也公然侵犯了约旦领空,但没有受到任何防空导弹或战斗机的抗击。这次袭击之后,有消息透露,为执行这次任务,以巴列飞行员进行了18个月的秘密训练,其中包括对一个建在以色列沙漠中的核反应堆模型进行了数十次的模拟演练。
美国政府对这次袭击做出的反应是,禁运军用飞机给以色列,因为以色列违反了美国提供的武器只能用于自卫的政策。
整个1981年夏天,以色列继续对黎巴嫩进行定期的空中侦察和袭击。
7月17日,以色列飞机轰炸了设在贝鲁特市区的巴解总部。这次袭击造成30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伤,其中多数是平民。巴解和其他游击队组织加强了还击行动。向以色列边境的住宅区发射了大量的火箭和炮弹。
作为对以色列袭击贝鲁特的反应,美国政府重新考虑了禁运问题,决定继续对以色列禁运f-16。里根总统的中东特使哈比卜也进行斡旋,谋求巴解和以色列之间实现停火。这些努力获得了成功,双方于7月24日宣布停火。
尽管实现了停火,但以色列仍继续对黎巴嫩进行空中侦察,监视恐怖组织的活动和叙利亚军队的部署,尤其是贝卡谷地sa-6导弹连的活动和部署。1981年7月29日,叙利亚的几架米格-25试图拦截一架rf-4侦察机,其中一架被担任护航的以色列战斗机击落。这是6个月内第二次击落这种马赫数为3的&ldo;狐蝠&rdo;式飞机。
入侵黎巴嫩
1982年春,继一段时间的相对平静之后,黎以边境的炮击和游击队袭击活动越来越频繁。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宣布,恐怖分子若不停止活动,以色列地面军队将进入黎巴嫩,消灭巴解组织。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驻伦敦大使阿戈夫遭到一名阿拉伯恐怖主义分子枪击,伤势严重。作为报复,以色列作战飞机于次日对黎巴嫩南部各地的巴解目标发动了60多次空袭,巴解则用大炮和火箭猛轰以色列居民区作为还击。
6月6日上午11时,以色列的装甲特遣部队越过边界,开始大规模入侵黎巴嫩南部。这次在以色列被人称作&ldo;为了加利利的和平&rdo;的作战行动,目的在于消灭巴解和其他恐怖组织,驱逐占领黎巴嫩中部大部地区的叙利亚部队,清除黎巴嫩南部那些火箭和大炮射程可以达到以色列城市和居民区内的武装。大约有60,000部队和500多辆坦克分三路向北推进,每一路由多个师组成,并都得到了大炮、武装直升机和飞机的大力支援。
驻在黎巴嫩南部的大约15,000名巴解战士,装备有100多辆坦克和数百门重炮以及火箭发射器,但却不是以色列的对手。战斗非常激烈,巴解部队抵抗不住以色列军队的进攻,被迫后撤或被突破。
第二天,以色列部队与叙利亚第85装甲旅的坦克发生冲突。以色列宣布,除非叙军首先开火,以色列是不会向叙军进攻的。巴解部队跟在叙利亚军队的后面撤退,混在叙军的后勤补给队伍里,以减少遭受炮击和空袭的可能。叙利亚向黎巴嫩增调了军队,加强了贝卡谷地的地空导弹防御,为黎巴嫩中部地区的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6月8日,以色列部队和巴解部队在西顿附近的沿海公路继续战斗。以色列向北推进中,与驻在黎巴嫩中部和东部的叙利亚装甲和突击部队发生了坦克战,叙利亚飞机与以色列战斗机在战场上空遭遇,据报有6架米格战斗机在3次交战中被击落,以方没有损失。
6月9日,面对巴解和叙利亚军队的抗击,以色列军队继续向北推进。下午2时,以色列飞机与地面炮火配合,袭击了贝卡谷地的叙利亚防空系统。叙利亚的对空防御是强大的,计有15个sa-6连,2个sa-3连,2个sa-2连,共有约200枚做好发射准备的导弹和与之配合的高炮,集中部署在这一谷地及边界沿线。然而以色列为了对付曾在1973年给它以沉重打击的阿拉伯防空系统,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准备。
以色列用远程火炮和地地导弹猛轰叙利亚导弹阵地,同时,采取各种干扰和欺骗措施,迷盲叙军雷达,干扰红外寻的导弹的导引头。然后,以色列战斗轰炸机用导弹和炸弹,轰炸了幸存的叙利亚地面防空阵地。仅在最初的10分钟里,19个导弹连中就有10个被消灭,以色列宣布,在这次袭击中摧毁了17个导弹连,重创了2个,自己飞机无一损失。
叙利亚以60多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进行抗击,试图赶走以色列的战斗轰炸机。担任护航的以色列f-15和f-16同米格飞机进行了空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距离最远和最激烈的空战之一。以色列宣布击落了29架叙利亚飞机,自己无一损失;叙利亚承认损失16架飞机,但声称取得了击落20架以色列飞机的战绩。
苏联深为以色列这次袭击的效果感到震惊,立即派遣防空军副司令尤瓦索夫上将和一批专家前往叙利亚进行调查。
在以后的24小时内,叙利亚迅速向黎巴嫩境内增调导弹、坦克和地面部队,企图阻止以军前进,重建有效的对空防御。以色列飞机猛烈轰炸了叙利亚增援部队和新设的地面防空阵地,据说又击落叙利亚26架米格飞机和3架强击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