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涉又命那些士兵舍弃马匹,快速奔袭,却发现那些士兵速度有快有慢。跑的快的已经抵达关口,跑的慢的还在路上喘气。
至于射箭等项,就更加不好说,贾涉尚且记得自己在鄂州之时与烈匕图交战,鄂州的士兵大多都很有准头,至少能确保十箭之中有七箭射中敌人。然而此刻看来,王仁挑选出来的这些士兵,十箭之中,能够五箭射准就已经不错了。
王仁却丝毫不觉自己的部队有什么问题,反而得意洋洋的问贾涉:&ldo;贾少傅,我西川兵马,强壮否?&rdo;
贾涉站在山头,看着底下颇为混乱的进攻形势,摇头道:&ldo;强壮是强壮,但是协同作战,还是不行!更有许多问题!&rdo;
王仁道:&ldo;贾少傅此言差矣!当日鞑靼进攻西川,鞑靼可汗命丧我手,怎算得上有很多问题?&rdo;
贾涉道:&ldo;西川地形易守难攻,鞑靼长途奔袭,远涉江湖前来此处,本就不易,又多习骑战,攻城掠地稍有不足。西川富饶,粮食无忧,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固守一处当然是没有问题!但王将军若想以这样的军队去争夺天下,不说与鞑靼交战,单是冲出西川,南下鄂州,恐怕都未必能够胜过鄂州军士了!&rdo;
王仁道:&ldo;贾少傅在鄂州驻守一年多,自然是对自己的军队信心十足。更何况贾少傅有火器之利,故此能够大败烈匕图。若是贾少傅将这支新军训练成能够火器作战,我相信定然能够横扫天下!若是新军练得好,这些练兵之法可推广全境!&rdo;
贾涉微微一笑,也不作答,又与王仁逐个去看这些士兵的各项本领,直直观察了十来天后,贾涉才去王仁之处,将自己的想法与王仁商议。
这一次,贾涉本着卖了王仁也要让王仁帮着数钱的基本原则,将自己的想法经过多重伪装,一一的向王仁提出。
第一点就是改变新军的训练模式。
将日常训练的打拳、练武、骑术、阵法,改为训练行军、射箭和投掷。贾涉的借口是西川马匹不多,训练骑兵虽有必要,但真正交战起来,兵力大多还是以步兵为主。训练行军可以让部队行动整体一致,减少部队在奔袭的过程中掉队的损失。而射箭的准确,既可以杀伤敌人,又能节约箭矢。至于投掷,则是为了配合制造出的大量手雷的使用。
王仁见贾涉提出的建议,都是配合着新式火器的运用,心中颇为满意,便同意了。却也有些疑虑:&ldo;若是将来沿江而下,骑兵不济,如何攻城掠地?&rdo;
贾涉知道王仁想要去打鞑靼是假,想要先夺京师是真,便顺着王仁的话道:&ldo;南边多是水网密布,并不利于骑兵纵横,反倒是城高墙厚,不易攻破,想要速战速决,最好则是多多练习守城攻城之法!至于骑射,天水朝的骑兵也不怎么济事,无需担心!&rdo;
王仁又道:&ldo;如此说来,水军训练更是必不可少了?!&rdo;
贾涉反问道:&ldo;长江之上,顺流而下,一路攻击,下游水军难道能够抵抗的住吗?新军仅三千人而已,如何训练大规模的水战?&rdo;
王仁见贾涉说的有理,便也就不再反对。
贾涉又道:&ldo;这三千精兵,当用来攻城掠地作为先头部队之用。将帅必然要能够随时控制,很好的掌握才行!&rdo;
王仁点头称是,贾涉便趁机进言,说原本的十人一组,十十编组不利于训练,为了说服王仁这样编队不适合统帅调度指挥,还举了例子:三千人的部队,若是十十的编队,能达到将军您所能指挥的,只有三人而已。根本难以让主帅掌控的得心应手。主帅能够指挥的人越多,则这支部队越能够按照主帅的心意行动。若是该成三三编组法,十人一小队,三小队一中队,三中队一大队,则将军您直接指挥的则有十名将领,能加方便配置,若是可行,便推广到全军岂不更好?
王仁思索多时,终于觉得贾涉说的还是颇有道理,便也同意,但他尚不知贾涉心中的如意算盘。主帅能指挥的人越多,固然更加能够随心所欲的调动军队,但也要主帅能够指挥的过来!这种编队之法,对于主帅的要求非常高不说,而且比起以前的十十制编组,下层级别又多出一层,实际中更难控制,必须号令通行,通讯发达,才能更好的运用。
只是这些弊端,必须在实战中才能够显现的出来,王仁一时半会也想不到这许多。
贾涉为了防止王仁及时发现此中编组法的弊端,便又提议,将演习分为两组,互相对抗,和真正战时一样,方才能够起到真正训练士兵的作用。这样王仁实际操作起来,所能直接命令的只有五人,会显得十分方便好用。
王仁疑虑道:&ldo;若是有伤亡怎么办?更何况箭矢武器,也会有所折损!&rdo;
贾涉道:&ldo;兵法有云,练兵之时,当如同战时,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训练效果。至于折损,西川富庶,难道连些弓箭都没有?人若伤亡,则说明他根本不适合作战,及早换人训练,才能够选拔真正的优秀士兵!&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