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内容 > 第73章(第1页)

第73章(第1页)

156东施效颦东施为何心口疼

第28章中华成语故事(8)

据说在春秋的时候,越国有个出色的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非常漂亮,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很美的。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皱紧眉头。她这副病态表情同样很妩媚可爱。

西施的邻居名叫东施,是个长得很丑的姑娘。她看见西施的病态表情很美,于是就照葫芦画瓢地模仿起来。她本来没病,却也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皱了起来,以为这样就美了,然而,人们见她如此装模作样,觉得她更丑,更难看了。

&ldo;东施效颦&rdo;的故事出自《庄子&iddot;天运》。&ldo;效&rdo;,是&ldo;模仿&rdo;;&ldo;颦&rdo;是&ldo;皱眉头&rdo;的意思。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ldo;东施效颦&rdo;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现在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自己谦虚,没把别人长处学到手;二是用来讥笑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东施不知西施长处何在,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其实人各有所长,何必模仿别人呢?

157招摇过市孔子为何不愿见南子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对孔子说:

&ldo;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rdo;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办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ldo;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rdo;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辆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

&ldo;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rdo;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iddot;孔子世家》。后来人们就用&ldo;招摇过市&rdo;,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子是大教育家,哪里看得习惯这些只讲究外表,贪图享受的庸人,和他们共处孔子简直跟受罪一样难受。小朋友,在你周围有招摇过市的朋友吗?

158不耻下问孔圉为何受人尊敬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孔圉,非常谦虚,十分好学。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ldo;文&rdo;的称号。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ldo;孔文子&rdo;。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他也是卫国人。子贡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ldo;文&rdo;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ldo;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所以赐给他一个&lso;文&rso;的称号。&rdo;

经过孔子这样一解释,子贡服了气。

这个故事出自《论语&iddot;公冶长》。&ldo;不耻&rdo;,不以为可耻。书中记载的原话是:&ldo;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do;&ldo;不耻下问&rdo;的意思是说,虚心向别人请教,即使向比自己学问差、地位低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谦虚好学。小朋友你有没有瞧不起成绩不如你的同学?你向他们请教过问题吗?如果成绩比你好的同学问你问题你会高兴吗?为什么?

159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为何逃走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他组织了一个有三百人的吹竽乐队,常常让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他本来不会吹竽,却也乘机到齐宣王那里要求参加乐队。齐宣王没有考考他,也不知道他不会吹竽就把他编到吹竽乐队里,并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次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大乐队里,拿着竽装模作样,好像吹竽的样子,他就这样一天天地混饭吃。

齐宣王死后,齐泯王接替王位。齐泯王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是和齐宣王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而喜欢吹竽的人单独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他怕现出原形,于是偷偷地溜走了。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iddot;内储说上》。&ldo;滥&rdo;是&ldo;冒充&rdo;的意思。&ldo;竽&rdo;是古代一种吹奏的乐器,跟笙差不多。&ldo;滥竽&rdo;就是不会吹竽的人或者冒充吹竽的人。现在人们通常用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小朋友,你从南郭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160嗟来之食齐人为何饿死

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闹了大饥荒,穷人没有饭吃。有一个叫黔敖的人,拿着食物摆在路旁,等着救济灾民。这时候,走过来一饿着肚子的人,他用衣袖遮住面孔,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身体非常虚弱。黔敖就左手捧着吃的,右手举着喝的,对那个人说:&ldo;嗟,来食!&rdo;意思是:&ldo;喂,来吃吧!&rdo;可是那个饥民却瞪大眼睛瞅着黔敖说:&ldo;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rdo;他嫌黔敖这话太没有礼貌,对他不够尊敬,所以拒绝了施舍,最后终于饿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