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大街十分热闹,王怜花在街上买了把折扇,扇上是无名画工画的桃花图,配的唐寅的一句诗。
诗云:&ldo;桃花坞里桃花仙&rdo;,就只这一句,倒也别有风流之意。
苏杭两处本是齐名,但王怜花却嫌苏州风物书卷气太重,连景色都有些拘谨,不及杭州的自然随性之态。就像这户人家的门口,街巷小小,小到下马的时候都觉得有点拥挤。
门口匾额也小,字也秀气,不合王怜花的口味。
百花庄。
纵览百花,一枝独秀。
却是好大的口气。
王怜花敲了敲门。
青铜门环一点落灰也无,干净到小气。
出来开门的也是个纤瘦娇小的白衣丫鬟,看到门口的绯衣公子,登时红了脸,低首垂眉的模样,颇有小家碧玉的楚楚风姿。
王怜花看了她微笑道:&ldo;请问百花仙子可在府上?&rdo;
丫鬟不觉有些失望:&ldo;此处并没有百花仙子。&rdo;
王怜花改口问道:&ldo;那末,刘独秀夫人可是在府上?&rdo;
丫鬟愕然道:&ldo;夫人已经过世半年了。&rdo;
王怜花皱眉思索了一番,道:&ldo;家母特地托付在下来探望独秀夫人,不想已经……也罢,府上还有何人,总是要拜望一下。&rdo;
丫鬟应道:&ldo;还有公子在家。&rdo;
王怜花道:&ldo;那末便劳烦通报一声。&rdo;
丫鬟应了一声,刚要转身回去通报,王怜花却直看了她眼睛,微笑道:&ldo;姑娘怎么称呼?&rdo;
好俊俏的一个人,好风流的一双眼睛。
丫鬟的头都快低到地上去了,只是低声答道:&ldo;奴婢叫小梨。&rdo;说完便急急转身回去。步伐虽急,身影却是娉娉婷婷,叫人忍不住想要轻怜蜜爱一番。
王怜花高高兴兴地看了半晌,直到里面出来一个青衣的书生。
他不喜欢看人家穿青衣,因为很少人穿的有沈浪好看。何况这个书生不管从衣衫的款式到长相到神情,都有点像呆头鹅。
这书生看到他好像也不太高兴。
王怜花一身绯衣难免看上去有点轻薄,看小梨的眼神比他的衣服颜色还要轻薄十倍。
王怜花忙道:&ldo;在下王怜花,请问公子如何称呼?&rdo;他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也在留心对方的表情,不想对方完全没有表情。
书生道:&ldo;在下姓徐,名叫常秀。&rdo;他觉得王怜花的名字和他的人一样轻薄,越发有点不高兴起来。
王怜花道:&ldo;在下奉家母之命前来拜望独秀夫人,不想夫人已经仙去,本有一事相询,不知公子知也不知。&rdo;
徐常秀道:&ldo;令堂与家母既是手帕交,王兄要问什么,常秀知道的,定然据实以告。&rdo;
王怜花道:&ldo;独秀夫人曾答允赠给家母一册手记,在下此番便是来取此物。&rdo;
徐常秀道:&ldo;家母手记甚多,过世之后在下都一起收藏起来,王兄自己去寻便罢了。&rdo;说完便引王怜花往屋内厢去。王怜花留神看他脚步,看不出来徐常秀有武功底子,只觉得他连走路的样子,所用的礼节,都像个读傻了书的迂腐书生,看着看着差点想笑起来。
抬起头来却看见小梨在看他。
小梨对上他的眼光,脸色顿时变得比王怜花的衣服还红。
独秀夫人原先的居室仿佛很久没有人打开,有一种尘土气息。
徐常秀打开独秀夫人遗物箱匣的时候突然惊呼一声。
&ldo;家母的手记怎么仿佛少了,小梨,有谁动过这箱子?&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