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旅只占渡河部队的七分之一,李震不能再说什么,但就是把时间放宽到两点钟,也是没有希望的。
刘伯承走出屋子,问李震:&ldo;河水真不能徒涉吗?&rdo;&rso;
&ldo;河水很深,不行。&rdo;
&ldo;到处都一样深,都不能徒涉吗?&rdo;
&ldo;我们在村子里找了有经验的水手了解,他们都说淮河忽涨忽落,现在涨得很深,从来没人敢在这样的时候涉水渡河。&rdo;
&ldo;你们实地侦察过没有?&rdo;
&ldo;侦察过,先锋团和旅里干部都侦察过。&rdo;
李震刚回到渡口,刘伯承拄了一根打枣杆似的长竹竿也到了渡口。不知谁给他找来了这么一个别扭的手杖。
警卫员提着马灯,刘伯承登上一只小船,卫士长摇起长桨,微弱的灯光随船渐渐离去;朦胧中但见刘伯承不断晃动,引得岸边的许多人猜测:&ldo;司令员在干什么?&rdo;&ldo;是啥东西掉河里了吧?&rdo;
忽然河心传来刘伯承的呼唤:&ldo;李震同志,能架桥啊!我试了许多地方,河水都不太深!&rdo;
原来刘伯承在亲自测量水情,他还在水浅的地方插上了标杆。
怕岸边的人听不清楚,刘伯承又派人送来了亲笔命令:&ldo;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可以架桥!&rdo;
李震乘船到了南岸。刘伯承一直站在堤上,翘首遥望对岸。李震向刘伯承报告,参谋长已经接到他的文字命令。
刘伯承急急地问:&ldo;布置架桥没有?&rdo;
&ldo;已经按照司令员命令行动了。&rdo;
刘伯承抬起手臂,那只大夜光表上的秒针飞快地转动着。
&ldo;平时时间是金钱,战时时间是生命,是胜利!李震,以我的名义再给参谋长写几句,要尽一切力量,坚决迅速架桥!&rdo;
李震写好后读给刘伯承听。
刘伯承说:&ldo;在字下面套上圈圈,要叫我们的干部注意才行!&rdo;
字条送出去了,刘伯承抱着双臂,走了几步,转过身,平缓的目光注视着李震:&ldo;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泰山不却微尘,大海终纳细流。圣人都谨小慎微,动不失时,何况我们这些凡人?&rdo;
又说:&ldo;40年8月,我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在制定正太路破击计划时,有个参谋把&lso;来远&rdo;误写成&lso;沫源&rso;。我问他:&lso;你啥子时候学会搬山倒海的?怎么把河北的涞源搬到山西来了?&rso;你看,粗枝大叶会害死人,会害死人的啊!&rdo;
几十年后,李震还清楚地记得这位&ldo;师长&rdo;临水而立说每一句话时的面部表情。
李震去组织渡过河的部队,一个团长报告说,有一处河水能徒涉。
&ldo;在哪里,你怎么知道?&rdo;
&ldo;我们团有一个马夫掉了队,又搭不上船,就摸索着,从上游一处徒涉过来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