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鲁中山区陷于狼烟火海。
这就是战争。它的无情与残酷骤然降临到陈毅、粟裕面前。
恰在华野危急关头,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鏖兵鲁西南,分兵外线作战的华野陈、唐兵团和叶、陶纵队切断津浦路,以势如破竹的猛烈攻势迫敌改变部署,停止东犯,从进攻鲁中的部队中调出七个整编师后撤西援,致使蒋介石在鲁中山区击破华野主力的&ldo;重点进攻&rdo;计划破产。
大量敌军西调,鲁中山区空虚,一个极为有利的形势展现出来。陈、粟在此胜利形势鼓舞下,一方面为毛泽东的战略大势手笔拍案叫好,一方面为刘邓不失时机、扭转战局的气魄所激励,决定向鲁中之敌展开猛烈进攻。
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
7月17日打南麻,连日阴雨,部队弹药受潮,难以发挥效力,五天五夜只消灭一个团。
7月24日攻临朐,时逢暴雨山洪,弥河泛滥,临胸城外水深数尺,又是一个五天五夜,仅仅吃掉两个营……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打了八仗,却有五仗没有打好。部队伤亡巨大,然而比伤广更令人焦灼的是部队士气受到重创。
从临朐前线蹚着雨水、踩着淤泥撤下来,粟裕以沉重的心清起草了8月4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就南麻战役失利引咎自责。
8月的阴霾压得人透不过气来。陈毅的蒲扇日夜持在手中,呼哒呼哒已成机械动作。粟裕的电报既令他钦佩,更让他不安。他始终认为,几仗未打好,彼此有责,不能让粟裕一人承担。当夜,部队长途转移到达郭店,处理了紧要公务,陈毅与粟裕做了彻夜长谈……
8月6日,陈毅亲笔写了份&ldo;指人译&rdo;的电稿,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除检讨&ldo;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rdo;之外,特别谈了自己的看法:&ldo;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rdo;。
前后两封电报,彼此肝胆相照,使得华野两位统帅胸臆间的赤诚和那种深明事理、知人克己的恢宏气度跃然纸上。
电报发出,陈毅感到一阵轻松,对粟裕说:&ldo;一年来解放战争出现这样的规律‐‐此起彼落。先打几个胜仗,又碰了钉子,又打几个胜仗。胜利了,便轻敌,种下栽跟头的因素,但失败又是胜利的因素。领导上主要是应考虑在部队栽跟头之后,如何领导部队爬起来。&rdo;
粟裕深有同感:&ldo;趴下是暂时的,华野能够站立起来,很快就能站起来。只是在一段时间了内.我们的工作将十分艰苦。&rdo;
陈毅大笑:&ldo;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艰苦,还要你我做啥子哟。&rdo;
陈毅一番豁达开朗的话语说得锁眉多日的粟裕第一次开怀大笑。
古往今来,常胜将军只是人们的一种比喻,实际是不存在的。能从失败中站立起来的统帅才具有无敌的意义。
8月7日,刘邓挥师南下,陈粟决定遵照军委指示组织华野西兵团之第6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北渡黄河,转赴鲁西南会合陈、唐、叶、陶的五个纵队箝制敌军,配合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他们冒着酷暑一路走,一路开始了艰苦细致的&ldo;领导爬起来&rdo;的工作。
外线出击,困难陡然巨增,领导部队&ldo;爬起来&rdo;又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这是双重的困难、多方的压力。陈、粟二人嘴角燎出了紫亮亮的火泡。
与此同时,毛泽东的心情地陈、粟更焦急,亲自署名督促西兵团外线出击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发来,措辞一次更比一次严厉。用陈毅后来的话说:&ldo;当时的情景,真是火烧屁股‐‐迫得紧!&rdo;
在毛泽东8月30日大发雷霆,用浮肿的手写下那封毫不留情面的电文时,陈毅正在栽跟头最惨的第10纵队作报告,连批评带安慰,鼓励他们&ldo;爬起来&rdo;。接到粟裕的电话,他知道事情严重,连忙收尾,抓起一块咸菜两个玉米面饼跳上汽车,坐到驾驶员旁边。这时候的陈毅出现了少有的。狼狈&rdo;:帽檐转到了后脑勺,烟头对烟尾一支一支地抽。
回到华野指挥部,看罢电报,陈毅联想到上月底毛泽东说明&ldo;陕北甚为困难&rdo;有&ldo;不能支持&rdo;的危险的电文,已经体现了中央领导的严重处境,而手中的电报更使他感受到毛泽东万分焦急的心情。他挥拳砸在桌上,重重地说:
&ldo;采取第二方案,争取早打!&rdo;
&ldo;我也是这样考虑的。只有打,才能有力地配合刘邓,才能扭转现在的被动局面。打好了,鲁西南根据地就能重新建立,野就能从根本上站起来!&rdo;
事先已经做了许多准备和安排的粟裕,此刻见司令员与自已不谋而合,当即汇报:
&ldo;西字第1号命令已经下达了,各参战部队正在进行战斗备。&rdo;
&ldo;干得好啊!老伙计。&rdo;
陈毅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望着长期以来配合默契的档。
这一次,毛泽东没想到陈、粟的行动如此迅速;也许想了,但仍觉得还需再加一码,于是9月3日又来了一封亲自署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