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桐城内。
桐城位于古澜国北境,虽说是北境,但是却不是北方边境,而是偏北的一个小城,距离京都也不过是三日的行程。因为连接外塞,因此桐城比一般小城更加富饶几分。
桐城驿站内,沈怀仁静坐在书房内,看着一本书。
沈怀仁虽说是前朝太傅,但是也不过四五十岁的年纪,此时一身蓝缎长衫,看上去颇有几分文生气质。但是那一双眼睛却总是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
原本沈怀仁官制太傅,手握重权,虽说朝中尚且有宋丞相,但是宋丞相不过是一介文官,与手握实权的沈太傅实在不能抗衡,但是就在沈怀仁得志之时,却悄然选择退隐,只是居了一个闲职,这其中的理由便只有沈怀仁知道了。
沈怀仁才退隐,而南风曲便以武状元的身份随军出征,才二十出头的年纪,便已经官居上将军。
想到南风曲,沈怀仁眸光一闪,眼眸中自有得意之色。
当年退隐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若是他留在朝堂之上,那定然没有了南风曲的出头之日,因为但凡明眼的人就能看出来,这两张脸时何其相似。
如若有人细究,只怕他们三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沈怀仁的退隐,不过是给南风曲机会罢了。
想到不久就能杀入京一家三口团聚,沈怀仁的脸上便露出了几分笑意。
就在沈怀仁走神之时,却听到门口有人进来通传,一个副将模样的人,身披军甲走了进啦,拱手道:“太傅,京中来消息了。”
沈怀仁翻书的手一顿,神情颇有些激动道:“快拿过来。”
那副将模样的人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脸上带着激动的笑意道:“这是方才一个从京中来的信使送来的,风尘仆仆的模样,一看便是快马加鞭送过来的。”
沈怀仁顾不上答话,而是急忙拆开了那封信。
才拆开,便见一个块紫玉自信封中滑出。正面是刻着些精细的花草模样,沈怀仁将玉翻过,便见紫玉上刻着一个昭字。
沈怀仁脸上露出了笑意:“这是昭华贴身带着的玉佩,定然是她和曲儿拿下了卫端翎,现在宣我等赶往京都。”
说完,沈怀仁已经拆开了手中的信,脸上的笑意更加深了几分:“陈副将,传令下去,全军整顿,明日一早进京。”
陈副将眸光一亮,看到沈怀仁这幅模样,自然是知道京都局势已定,于是十分欣喜的点头应着,便下去通传了。
距离宋长心送出消息,已经过去了三日。
这三日宋长心便也没有干什么,只是静静的等着这宫闱之中爆发出一场战争。
或许是因为时间拖得越久,朝政中尚且不好处理,南风曲倒也没有再过来。到了第三日晚上,宋长心依旧是静静的坐着看着天空,夜空深邃,天幕上散落着点点的星子,那样的浩瀚,让宋长心觉得若是看久了,似乎就能看到时空的另一边。
就在宋长心微微有些走神的时候,就听到密道的方向传来一声很轻的口哨声。口哨声很轻,但是宋长心的耳力好,听着便也格外清晰了。
过了片刻,宋长心便去了密道内,密道内,一束细细的光线射下来,恰好照在一张纸上,宋长心打开那纸,之间几个飘逸的字迹:长心,明日沈怀仁的兵马就到了临城关。待我接你回府。
看着那几个字,宋长心只觉得心中涌起一丝暖意,想来,他定然已经安排好了。
第二日午时,沈怀仁的十万大军便已经到了临城关。临城关是进京都的最后一道关卡,自然是易守难攻。
加之早在古澜先祖见之际,之所以选了这里做京都,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地势。临城关外是一道长约十里的峡谷,两边地势略高,因此若是事先最好准备,埋伏好,外面的军队想要攻入,定然是难上加难。
沈怀仁虽然带军颇为细心,但是收到三日前的那封信,却也冷静不了,若是京中来信,便是需要十万大军冲入京都,威慑那三万御林军的,然后封王拜相指日可待。
因此,进入临城关的峡谷内,沈怀仁便派了陈副官带着一万人的先锋营去关外让首关的人开门。
临城关外,守关的人将领霍秉则已然站在城墙上喝道:“大胆,关下何人?竟然带兵入京?难道意图谋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