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州兵?老先生是指凌州乱军?”在李毅的印象里,大部分人都是这么称呼的,而这个老人却是称之围凌州兵,这意味着,着老人承认了凌州乱军的合法性,对着老人的身份也随之警惕起来,接着说:“呵呵,区区乱军,在我李某眼里,不值一提。一群乌合之众,如何能抵挡我晋州精锐!见到我们依然能如此淡然自若,想必老先生也不是普通乡民吧?”
听到李毅是晋州军,老人才真正的吃惊起来,至于李毅问他的身份,则被他无视了,呆了一会才喃喃道:“晋州军?河北晋州、晋王的军队?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李毅不语,手缓缓地举起来,晋州军也缓缓地举起武器,准备在李毅的一声令下后,就突入院中抓人。
就在这时候,老人的老泪纵横,丢掉了拐杖,面北跪了下来,哽咽道:“怀皇啊!想不到老朽有生之年,还能在这淮阳山脉之中见到您的军队……”
后面的话,李毅机会没听清楚,但是他准备挥下的手,却是硬生生地停了下来,僵了一下,本来要划下的手改为了向后摆了摆,才耐心地等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只有和老晋王有渊源的人,才会称老晋王为怀皇。
似乎是听到了老人的哭声,房舍内也走出两人,一个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一个是孔武有力的中年汉子,见此情形,面色都变了起来。
中年汉子一个闪身就挡在了两老人前面,警惕地看着李毅,而那年过六旬的老者则是扶起那银发老人,对李毅喝道:“你们是什么人?不知道这是前太傅郑公的隐居之所吗?郑公乃是当今举世闻名的圣贤,你们竟敢如此无礼?难道就不怕天下人唾弃吗?”
前太傅郑公?当今圣贤?捕捉到这些关键字眼,李毅瞬间弄清了这老人的身份,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当然不是被他前太傅和圣贤的名头吓到,而是这老人的确不是简单人物,然后赶紧抱拳作揖问道:“想不到老先生竟然是郑天华、郑公,是晚辈无礼了,冲撞之处,请您老见谅。”
不错,这个郑公就是当世闻名的郑天华,是和河北徐家徐老同一辈的人物,甚至比徐老年长几岁。在老晋王当政期间,年轻的郑天华入朝为官,因学识渊博,远见卓识,深得老晋王器重,同时也让他教导当时的太子,也就是现晋王的长兄。
后来老晋王被废,郑天华深谙一朝君主一朝臣的道理,拒绝了易皇的挽留,便辞官归隐,开始修建学舍,教书育人,着书立言,事实上证明,郑天华的决定是对的,当今世上仅存的两个老晋王麾下的重臣,就是他和徐老。
后来易皇其长子,也就是忠皇之父辞世,易皇再次向已经是举世闻名的贤者发出邀请,让他来教导易皇长孙忠皇。已经年过六旬的郑天华,可能是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想开了,就答应了易皇的邀请,易王大喜,拜他为太子少傅。忠皇续位后,被拜为太傅。
在那朝廷争斗最为厉害的那几年,郑天华依旧能独善其身,直到惠皇5岁启蒙时,郑天华便开始转而教导惠皇,可以说他是四朝元老,教育过三个太子,两个皇帝,光是这身份就已经说是重如泰山了。
同时他在文坛学者里也有着甚高的声望,在老晋王退位后,因他着书立言,教学育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当今许多士子,甚至是现在的不少朝廷大员,都在他门下求过学,这声望,可谓高得不能再高。
这么一个大名人,居然就过着这样简单的隐居生活,确实让李毅感到惊讶。但尽管如此,李毅还是没撤去士卒,防人之心不可无,泄露行踪,有可能会让自己麾下的士兵损失增大,这个险,李毅冒不起。
郑天华被扶起来后,再次打量李毅,随后露出赞许之色说:“小将军便是天策李毅吧?果然英雄少年。”
“晚辈正是李毅,郑公谬赞,愧不敢当,只是郑公如何知道晚辈便是李毅?”李毅实在好奇,现在不是网络时代,百度一下就能知道某些人的照片,而且自己尽管是有名,但也只在河北范围,这么一个隐居此处的老头,到底为何认识自己呢?
郑天华呵呵一笑答道:“将军自称姓李,而晋王麾下,如将军这般年轻,又气度不凡之人,儒将打扮,老朽思来想去,便只有少年成名,大破漠北胡人的天策李毅符合,故有此一猜。山间夜露寒重,小将军何不进屋一叙?”
对于这么一个大名人,李毅还是很有兴趣聊几句的,居然对方有意,李毅也不矫情,大大方方地答道:“长者相邀,不敢言辞,晚辈叨扰了。”
喜欢天策烽烟()天策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