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在陈碧云的帮助下,陈姜把老宅一帮女人推了出去,锁上门回家。
秦氏走半路对乔氏道:“三弟妹,姜儿说啥,她安家宅?”
乔氏道:“可不,还一千两起呢,这犊子扯的!”
谷儿撇嘴:“听她烂舌头瞎说,她要能挣那么多钱,还会在村里住着?”
秦氏也不纠正闺女说歪话了,若有所思:“不对,你二婶说的那个纸扎我在镇上见到过,几十文的也有,几百文的也有,可就算她家卖了半年,也攒不出那么多钱的。盖个那样的新房最少得大几十两,姜儿从你大舅铺子里定的家什你可知道多少钱?”
谷儿不知,乔氏也不知,秦氏一公布答案,两个人都惊呆了。愣了半晌,乔氏一拍大腿:“那还等啥,告诉娘去啊!”
为啥要告诉娘,万氏知道了又能把二房怎么样?她没想过,她就是觉得听不下去,接受不了,白花花的银子都被二房挣去了,凭什么!
陈姜才不在乎乔氏转啥脑筋,不掖不藏,就让你眼红嫉妒,妒着妒着会习惯的。
溪沟子后头的茅草屋里,她正赔着笑脸跟来客解释:“我小姑不懂行情,胡说的,您别放在心上。就是孩子夜里不睡,抽搐厌食,还有总盯着一个地方大哭大闹是吗?照您说的状况,要不了一千两。”
一个二十出头的男人苦着脸:“五百两我也没有啊,我就是听我二大爷说你有真本事,才来求你的。”
陈姜点头:“知道了,您就按行价给吧。”
男子为难地红着脸:“我家不富裕,要不是为了娃儿……唉,行价,压惊的话,听说就是三两银子?”
陈姜僵了一下,没有师焱,自己的身价一落万丈,只值三两银子了。
三两也是钱,跑一趟不费事,要真有什么不安分的东西吓唬孩子,她赶一赶也是做善事了。于是咬咬牙:“好,我先去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本就贫困的收藏雪上加霜,透心凉心飞扬~
第69章前辈不抢差事
在临行前,陈姜跑去王七婆家买东西。王七婆不在家,大儿媳张氏一边帮她拿葫芦装,一边热切地问她咋想起做纸扎的,生意好不好之类的问题,陈姜吹嘘自己的纸扎已经卖到府城京城去了,生意好的不得了。张氏感叹怪不得她家起了大房子,又问她纸扎咋做的,陈姜敷衍说容易得很,一看就会。张氏忙问啥时再做,能不能去她家看看,陈姜答应了。
随便看,谁想来看谁来看,能让人偷师算她输!
琢磨啥好事呢?纸扎这一行入门容易精通难,叠个元宝粘个箱笼是很简单,可越深入,便对从业者多方面技艺的完备程度要求越高。会画画吗?会题字吗?会使刻刀吗?会凹造型吗?会研制颜料吗?会配色吗?会帮助客人完美重现构想吗?最关键的一点,有创意吗?啥都不会,让你在旁边看你也看不出花儿来!
小谭村小谭的二大爷就是李太吉府上那位看门大爷,来陈姜家道过歉的。过年时候回家跟家人讲述了李府发生的事,对陈姜进行了一番吹捧,故而小谭的孩子受惊,马上就想到来找她。
其实在附近乡村中,王七婆的名声最大,谁家遇到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都会请她。但是在往小谭村去的路上,小谭跟陈姜说了这么一件事。
他们村前年有个四岁的孩子也被惊吓过,昼夜不睡,饭食不进,动不动就抽搐高热大哭不止,当时请了王七婆去叫魂收惊,她在那家做了一场法事,烧了三张符纸,要求分三天给孩子灌下。三天后那孩子果然不哭不闹了,让睡就睡,让吃就吃,家人非常高兴,除了该付的钱之外,还特意买了些礼物来感谢王七婆。到处宣扬她法力高明,有真本事,给她拉了不少主顾。
去年年底,也就是俩多月前,那孩子突然死了。没病没灾的,睡一觉就睡过去了,家人悲痛欲绝,把责任全怪在孩子母亲身上,说她晚上不警醒,没有看好孩子,要么是冻着了,要么是捂着了。
陈姜听到这里不解:“五岁的孩子冷了饿了难受了都会说的吧,怎么能怪他娘呢?”
小谭道:“这事儿说着就奇怪了,那孩子自打收过惊后倒是不哭不闹,可也没一点机灵劲儿。有时在家门口看见他,喊他一声他都不应,站那儿一站就是老半天,也不跟别家的娃儿玩。他爷奶还说孩子老实,听话,我看呐,就是有点傻。”
“没收惊之前也这样吗?”
小谭见陈姜问到了关键,低声道:“以前可会说话,可爱出去野了,后来性子变得太厉害,我娘说他喝符水喝傻了。可这也没法找王七婆的事啊,人家只是来收惊的,收好一年了,你孩子傻了跟人也扯不上关系。”
陈姜微微笑:“王七婆收惊恐怕不止三两银子吧?”
小谭尴尬:“我知道,二大爷说了,你帮李府安家宅收了好多钱,可是我家就是靠天吃饭的田农,真的不富裕。我娘死活不让请王七婆,我只有厚着脸皮上你家门试试,陈姑娘你帮帮忙吧,孩子小,这两天磨得瘦一大圈,他娘也跟着他不吃不喝不睡,我这当爹的实在没有办法。”
是啊,天师的本份是驱邪,荡尽阳间秽物,不该以金钱多少来决定出手与否。普通老百姓难道就活该遭受恶灵袭扰?动辄打千万上亿项目的金牌大状每年还会接一些免费援助项目呢,赚该赚的钱,帮助困难群体,这是每一个社会性专业从业者应有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