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圣上虽然想收回广陵,但并未想过一定要太子或冯家人的性命。
但假若他此时造反,性质就不同了。
广陵王道:“先生说得是,那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还是要做两手准备。”
张谋士冷静道:
“等宣旨的内侍到了后先听圣旨旨意,如果圣旨内容于王爷大不利,不妨真如公子所说占了广陵自立。
可假若圣旨内容较为温和,王爷或可选择随内侍去都城。”
广陵王又在内心权衡了一番。
“假若我随内侍去都城,到了都城又该如何行事?”
“王爷到了都城后先向圣上言明并无任何不臣之心,态度一定要恭顺、真诚。
然后与圣上聊旧日征战之情,哭上几场、展露一下当年征战所受之伤。
最后再拉上当年一起征战之人从旁说项,说愿意交出兵权、留在都城过后半辈子。
这样就算保不住广陵王的封号与军队,但要保众人性命和富贵日子却是能够。”
庶子道:“先生怎地如此笃定圣上不会杀父王?莫不是先生已暗中投靠了朝廷?”
对于庶子的质疑,张谋士根本没放在心上。
他与广陵王之间的信任不是一两日形成的,而是二十多年的累积。假若广陵王这么容易被人挑拨,哪里还轮得到他稳坐广陵王府军师之位。
张谋士继续说道:“王爷想想平阳侯。”
广陵王联想到平阳侯。
当年,窦家也是手握几万的军队,还是经营了好几代的军队。可圣上登基后,窦家立马上交了兵权。
当年广陵王还认为平阳侯愚蠢,认为他没了兵权活不了几年。可如今十五年过去,平阳侯安然无恙地当着他的太尉、平阳侯,圣上并未有半分责难窦家之举。
要知道:窦家的根基还在都城与陪都,不是远在广陵等地。
既然窦家势力离圣上如此之近圣上都能容忍窦家多年,可见圣上还是有容人之量。
想到这里,广陵王内心那些微自立为王的想法立马没了。
没有势力就没有势力吧,他这一辈子该享的荣华富贵都享受过了,如今留得命在比什么都重要!
再者,都城还有玉冠,如果自己占据广陵,玉冠性命必将不保。
这样想着,广陵王内心更无斗意。
“先生,那你觉得我们找谁从中说项比较好?”
“最好的人选是平阳侯。”
“请先生细说。”
“一是平阳侯素日与王爷并无过节;
二是王爷如今的境况与平阳侯当年相似,留下王爷的性命于平阳侯更安全;
三是平阳侯是圣上接下来想重用来压制魏不绪势力的,他与王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同盟。
有了以上三点,我觉得平阳侯愿意帮王爷。”
广陵王细细思索了一番后道:“就如先生所言,等传旨的内侍到了后窥旨意再定如何行事。”
如果能保住性命,谁又真的想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