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不错,我的孩子。”巴赫鲁松称赞道。“但我们的伏击已经给敌人敲响了警钟,下一次伏击就没这么容易了。”
伏击讲究的是突然性,利用地形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一次成功就能对敌人造成严重打击,短时间里却不能发动第二次。
“那么父亲,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看到兄弟加竞争对手的鲁道夫建功,急于立功的阿克托询问道。
“斥候派出去了吗?”
“是的,但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森林茂密的植被阻挡了斥候们的视线,阿克托生怕会失去同盟军的音讯,那样战功就没有了。
“不用担心,阿克托。路菲斯森林这么大,他们要走出去得花上不少时间,我们总有机会的。”巴赫鲁松宽慰自己的养子,“到那时就是展现我们第四军团个人勇武的时候了。”尽管受命临时掌管第四集团军,可剑圣还是习惯用第四军团来概括整个集团军,想必以他的思维,其他的军团不过都是些陪衬而已。
路菲斯森林是整个帝国乃至于大陆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只有几条道路在这片森林中穿梭,通往帝国的其他行省。
为了保证行军路线和有充足的体力作战,同盟军有两个选择,要么沿着大道进军——这么做既保证行军速度也保证了士气和体力,这是可能性最大的选择;要么穿梭在森林野道间,每天的行程不足十里,崎岖的道路会消耗掉他们大量的体力。
巴赫鲁松推测同盟军的将军不可能会通过第二条选项,毕竟大军在崎岖地形行进不比单个人来得快,那样他们根本走不了多远就会被发现。那么剩下的就是同盟军会走那条小径的问题了。
这些小径虽然被称作小径,却是相对于整片森林来说的,在修建之初就是按照商队和输送物资的最高标准来修建,要容纳部队通行相当容易。
那么问题就在于敌人会走哪条路了。
“增派斥候,我要知道同盟军的准确位置。”巴赫鲁松对麾下的将军命令道,“集结部队,将大本营推进至米罕拉城。”
米罕拉是路菲斯森林西边出口上第一座城,显然巴赫鲁松认为同盟军会选择通向帝都的这条路。
“接下来,我们进行伏击圈的商议……”
巴赫鲁松认为同盟军的中心是赛芙琳忒,只要她还活着要消灭同盟军始终是个困难,因此他决定实施斩首行动,在伏击成功的同时自己率领精兵队伍突入同盟军主阵,一举斩杀赛芙琳忒以获得战场的胜利。
他和自己两个养子商量,决定利用这片帝国内最大的森林布置一场伏击战,将右翼军全部歼灭。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这里推算同盟军可能选择的道路时,下定决心要面对这位帝国剑圣的赛芙琳忒已经带着同盟军踏上了先前阿巴斯的分队被伏击的小径上。
与其在森林中躲避第四集团军的包围,还是将主动掌握在着自己这一方好些。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赛芙琳忒都是这么想的。
沿着大路行军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她也没有特意遮掩,赛芙琳忒相信自己的举措一定已经引起了对方的注意。
“也许我们这场战损失会非常大,可一旦我们取得胜利,帝国又将损失一支能够随时威胁到我们的部队。”
“你太冒险了,说实话我不是很赞成。”菲安利雅摇着头说道,“明目张胆的行军纵然能使我方产生‘无惧地接受一切可能的来袭’心理,只是我们无法推测出敌人的具体突袭时间。士兵不可能会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气,时间久了总是会出现懈怠。若是被敌人钻了空子……况且,光是有勇气是不够的……”
“唔……菲安你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不管用什么方法,高人一等的士气不能输。”赛芙琳忒试图和自己的副官阐述观点,她明白第四军团在战斗力和指挥官方面都要比同盟军高出一截,她认为自己这方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至少士气不能比对方低。她毫无顾忌地选择从大路进军也是在向手下们表明出一个讯号,那就是“无惧”。
堂而皇之地走在大马路上,你帝国人不是比我强吗?有本事正面上我啊。
“敌人已经在战斗力和指挥方面胜过我们了,但我们也要告诉我们的士兵们,尽管敌军要强于我们,可我们也不必因此失去取胜的信心。我们比他们拥有更加高昂的士气。”
“好吧,这算是一个蹩脚的借口。”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但也算是个比较合理的说法。
“我这是在藐视敌人。”
“是的是的,我知道。”菲安利雅点头揶揄,“那被‘伏击’之后,你有什么应对举措吗?”
这点赛芙琳忒早有准备,她慢慢地说道:“按照我的推测,敌人发动伏击的目的只有一个,趁着突然性打乱我军阵型,然后以剑圣为首,对我军实施斩首行动。”
巴赫鲁松是成名已久的剑圣,凭他的实力完全可以这么做。
斩掉一支军队的脑袋,剩下的兵只有被全歼的命。
“一旦我拔剑应对,势必要催动全身的神圣之力加以运用,士兵们就会失去我的光环保护,届时要面对作战能力要远超我军的第四军团士兵,恐怕力有未逮。”赛芙琳忒分析着,这也是她最担心的地方,神圣之力无法同时作用于两件事,在将光环推展至全军时,其本体对于同为圣阶的人来说是极易得手的目标。
要么展开光环保护全军,要么集中起来保护自己,赛芙琳忒只能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