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晏鹤年,扬州学生,易。”
至此,今科乡试榜单全部公布。
众人瞬间安静,目光灼灼看着榜单……
只见桂榜上先是一列大字“嘉靖四十年应天府乡试”,接着是一列列考官的名字……再往后,是一列列考生的名字。
第一名到第七名在一起,之后有一道粗粗的分割线,中间标记“乡试录”字样,然后从第八名一路排下去……
所有名字都填满了,足足一百三十五名,再无更改。
不管是甘心的,还是不甘心的;兴奋的、还是沮丧的,都凑到榜单前,从前往后重新读了一遍上榜名单。
晏珣似乎这才反应过来,捶着胸口兴奋地冲出去:“噫!我爹中了!我爹中解元了!”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卷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把爹卷成了解元,他居功至伟!
将来爹当上首辅,他就功德圆满!
哈哈!那时候他就是官二代、小阁老,不用再卷!
七岁的赵士祯发现晏珣也跑了,连忙拉住汪德渊的衣服:“大哥哥别跑,你送我回家!”
汪德渊还赶着去捉疯掉的晏珣呢!
万一珣哥发疯冲进秦淮河的画舫,当众兽性大发怎么办?
“这不是跟着曾庆斌来的小孩儿?平安,你送他回去。”汪德渊吩咐一声,和晏鹤年一起追出去。
平安:“……我也想发疯啊!”
我中了!我又买中了!
哈哈哈!
剩下的人三五成群地离开,议论纷纷……
“怎么父亲中解元,儿子兴奋得疯跑?”
“我爹要是中解元,我也得疯。”
有人拍着大腿:“不对啊!他们是父子!父子俩包揽前两名?岂有此理!”
这不是走老天爷的后门吗?你们是老天爷的私生子?
“谁说不可能?去年扬州院试,晏家父子就是两经魁。主考官朱衡,出了名的正直。”平安大声说。
徐时行也说:“晏珣编过一本《唐宋古文选集》,其中许多文章我都没看过。年纪轻轻能够着书,是我辈楷模。”
众人听见第三名都心服口服,不再议论天道不公。
解元和经魁其实跟大多数人关系不大,但举人名额就关乎切身利益。
有带节奏的惊呼:“你们没发现?一百三十五名举人,无锡人就有十三人!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