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珣面沉如水,微垂了眼睛,威严地俯视众人,道,&ldo;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本将既接管此事,诸君且听我号令。&rdo;
祁蓁蓁点点头,道,&ldo;大将军说得对。&rdo;
孙勇抢先掷地有声道,&ldo;末将遵命!&rdo;
余人纷纷附和。
祁蓁蓁低眉沉思:事情虽略有不同,但到底来到了这个节点,之后,就应该都和书里一样了。
顾珣道,&ldo;事不宜迟,我们这便探讨下一步的行动。&rdo;
立即就有人拿来了云州的军事地图,并介绍情况,&ldo;叛军主力占据云州,另有分部分别在重镇南岩、平溪,这两处一个依山,一个傍水,易守难攻。&rdo;
顾珣问道,&ldo;叛军将领情况如何?&rdo;
有人尴尬应道,&ldo;叛军首领名唤郑大力,出身行伍,有勇无谋。但他有一个厉害的谋士,正是赵棠大人的幼子赵秉心。&rdo;
祁蓁蓁垂眉。
她记得赵棠。
作者似乎十分喜欢这个人物,不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他,还特意讲到了他名字的由来:&ldo;棠&rdo;这个字,来源于西周召公甘棠树下理政的典故。
召公是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千古贤臣。作者借他来凸显赵棠的人设。
可是这个为国为民的赵棠,却被盛宁帝逼死了。
赵棠血溅御书房后,赵家子嗣纷纷提出辞官,想换得盛宁帝的反思与道歉。结果期望当然落空了,于是他们愤而离开。
人群里有人抽了一口凉气,大概是没想到忠诚高洁的赵家后人,竟然会与叛贼为伍。
但祁蓁蓁是知道的,她甚至没有太意外。
书中写到过,赵秉心出于私仇,更出于对这个朝廷的失望,才会想要参与重建一个新世界。
赵棠敬重顾珣,才会邀他一道劝谏;赵棠死后,顾珣曾去吊唁。
如今,赵秉心恰好在叛军中。
这简直是困了就有人递枕头的大好事情。
果然,顾珣道,&ldo;赵公子与我有旧,不妨探探他的口风。&rdo;
祁蓁蓁看向他,&ldo;你已想好对策了么?&rdo;
顾珣点头,&ldo;以赵秉心为突破,问题可迎刃而解。今晚便去云州,孙勇,你与我一道,带上五千兵马即可,其余人留守。&rdo;
有随顾珣而来的武将问,&ldo;五千兵马是否太少?&rdo;
顾珣瞥他一眼,淡而威严道,&ldo;不少。&rdo;
当然不少,因为根本不会怎样打起来。
祁蓁蓁嘱咐,&ldo;你一切小心。&rdo;
顾珣还未来得及休息,但祁蓁蓁没有拦他。内乱这种事情,当然是越快解决越好。
毕竟西北边还有邵夙的威胁。虽然他们被顾珣打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未必不会乘虚卷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