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汤阴城外的几个据点被包围之后,为减少人员伤亡,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孙殿英部,负责指挥这次战役的解放军第36纵队司令员姚一鸣,派一当地农民给孙殿英送去了一封劝降书,劝其放下武器,接受投降条件。想不到孙殿英见信后,恼怒异常,当场把劝降书撕得粉碎,并对前来送信的农民说:&39;&lso;你回去转告姚一鸣,等我打完了仓库里的30佣发炮弹再说.现在不谈。&rdo;
姚一鸣见劝降无效,知道这孙殿英乃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悍夫匪类,便下令各部对孙部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十几天的激战,汤阴城外的国民党军队据点,全部被解放军36纵队占领,汤阴县城极度吃紧。孙殿英见事不妙,急忙发电向驻扎在新乡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王仲廉求援。王仲廉闻讯大惊,立即命令所部49旅放长李守正率部北上增援汤阴孙部。当李守正点装人马匆匆向汤阴赴来时,却在宣沟附近遭到了解放军36纵队一部的伏击,李守正部在挨了一闷棍后,不敢再行前进,出于保存各自实力的目的,全旅官兵索性按原道逃回新乡。汤阴城岌岌可危,孙殿英部眼看已成瓮中之鳌。
此时的孙殿英见自己孤军奋战,独木难撑、军心动摇,他在大骂王仲廉见死不救的同时,又放技重演,找来庙道会的师兄弟谢鸣武、王尚文,命他们二人速在汤阴南大街城墙下的广场上布设祭坛,祈求祖师爷显灵解困。当然,孙殿英知道祖师爷显灵是假,借此稳定军心,坚定守城信念是真。于是,孙殿英亲自率领庙道会的徒子徒孙以及官兵一千多人,齐跪广场,焚香祈祷。正在道徒、官兵们诚惶诚恐地祈求神灵保佑之时,副官却随一个守城军官慌慌张张地跑到孙殿英的跟前报告:&ldo;共军又围上来了,这次炮火比往
450/日暮东陵
日更加凶猛,弟兄们快顶不住了,请司令速想应付策略。&rdo;孙殿英闻听,有些惊慌和颓丧地说:&ldo;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策略可想,你们先回去给我顶住,我马上率部队登城参战。&rdo;前来的二人转身走去,孙殿英随后亲率一千余官兵登城参战。也就在这个时候,整个汤阴县城外围在解放军36纵队官兵的重重包围攻击下,东关、北关、西关相继失守,紧接着,县城以北的城墙被解放军的重炮,又轰开了3丈多宽的大豁口,36纵队一部官兵冲了进来,城内顿时乱作一团,第六总队司令王遂庆以及手下将领杨明卿等,因负伤被抬进了作为临时医院的岳王庙,军队由于缺少将领指挥,更加混乱不堪,盲目乱窜,孙部显然是大势已去,无半点战斗力了。
孙殿英在慌乱中,却发觉到南关的枪声并不紧,就感到有点疑惑,随身带了参谋长,顺着交通沟来到了南关第六总队的队部,觉得这里的气氛不对头。解放军并没有攻击这里,这里的部队也没有主动攻击四周的解放军。孙殿英看到了这种情势,心里也就明白个七八,就再也没说什么,一头躺在床上,面向墙壁,一言不发。愣了一会儿,急令教导团主任杨鉴快派人去请解放军姚司令员。杨主任同李鸿庆二人带了他的信出城去找姚一鸣,若干年后,李鸿庆回忆道:他们找了个农民带路.到了小李各庄很快就把姚一鸣司令员请了来。这时王遂庆应也由岳王庙来到他这第六总队队部。姚司令员进门,见到孙殿英依然面朝着墙偎缩在床上,姚把他叫了起来,上前握了握手,开口问了孙殿英一句:&ldo;不打啦?&rdo;孙殿英羞惭难言,没有开口。姚司令员则继续说:&ldo;算啦!你们对外发个通电,声明全军起义,再把你们的炮调转过来,向着四十军阵地、北边宝莲寺打上一番炮,就算是你们起义吧!&rdo;孙殿英这时感激之余也只有从命,命令炮兵向宝莲寺车站四十军阵地稀稀落落地打了一阵子炮。等到秘书主任赵璞生拟好通电电文,再往四下里去寻找发
第八章法庭内外大角逐/451
报员时,这时满街依然是乱成一团,人人惊恐万状,游走不定,发报员已是无从寻觅了。秘书李鸿庆同赵璞生一同到岳王庙伤员中去寻找,也没找到,致使起义的通电未能发出,汤阴城就整个解放了。孙殿英的部队等于全部被俘,是时正是1947年4月2日。汤阴解放以后,孙殿英被解放军刘伯承部队带到了峰峰,而后又转到了武安。在武安刘伯承将军念当年两军相会于山西晋城的情谊,待他还算不错,为了特别照顾他,有时还给他找些大烟抽。后来大军南下,刘伯承走了,就再没人能对他那样优待了。孙殿英独处孤室,优郁成病,后竟不起。一代袅雄,历经沧桑,终于在1948年10月间病死在武安县乡村,时年仪59岁。
-&39;&39;,&lso;日&lso;.一r?.气于&lso;,&ot;j」代月
j,.…j.矛闷..甘击..曰..山.七jd刀七白j~山山口d曰d叫卜&lso;内.七口脸,,,.内
452/日暮东陵
尾声劫后余生清东陵
就在末代皇帝溥仪离开天津张园,偷偷跑回大清帝国爱新觉罗氏的发祥地―中国东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间,并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扶持下,成立&ldo;满洲国&rdo;后,日本方面出于拢络溥仪和监视长城沿线、控制华北地区的目的,自1933年始,便以守护清东陵为公开名义,将&ldo;满洲国&rdo;兵、&ldo;日本宪兵队&rdo;开进东陵地处驻扎,并成立了&ldo;东陵地区管理处&rdo;等机构,并由这个机构全面负责清东陵防护、祭祀等一切事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这个名义上护陵,实际上却是一个特务机构的组织才相继解体。在日本军队和&lso;满洲国&rdo;兵驻守的13年里,除了举行一些简单的祭祀之外,客观上对清东陵的现状起到了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