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沿着头部往腰线逐步去解,可到底是一刀整个把头部切掉,还是切掉一半,还是切掉三分之一。
这都是有讲究的,正常情况下来说,如果你有很大的把握里头有翡翠,那自然是第一刀切掉的越少越好,因为你一刀切下去,切掉的部位,基本上也就相当于废料来,不可能卖出价钱。
除此之外,那便是假设里头能赌出翡翠,可有裂纹,你是否有把握,一刀下去能避开里头裂纹,或者是把那些无法经过后续加工消除减少的裂纹给直接一刀切掉。
翡翠行当里有一句话,叫做遇裂往下压。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即便是同样水头、不同体积大小的一块翡翠。
体积大的那块,一旦能看到裂纹,那价格会比体积小的那块还要低。
因为,你没法确保,体积大的那块翡翠,动刀把裂纹切掉后,剩下的部分就没有裂纹来。
我第二块翡翠原石,整体外形都很规整圆润,这种外形,要出裂纹的话,头和尾部的概率相对较小,反而是靠着腰线的位置,赌出裂纹会相当大一些。
而我并没有打算从靠近腰线的位置下刀,所以我那块翡翠原石,下刀位置的选择,便只能根据砂皮的颜色来判断了。
整体上来说那块翡翠原石砂皮颜色分布的很均匀,这边没法判断来。
那就只能选择观雾。
我拿起一旁的强光手电筒,调整好合适的光线强度,又找好了合适的位置后。
把光线沿着那块翡翠原石已经确定下来的头部位置打了进去。
强光一部分被砂皮挡在了外面,反射来回来,另一部分则是穿过砂皮,照进来那翡翠原石内部。
在那一部分强光的照射下,整个翡翠原石头部的位置,白茫茫的一片,还隐约泛着一种好似荧光一般的感觉。
这是典型的白雾,也是里头很大概率能赌出翡翠的一种情况。
只不过出现白雾的话,那么基本上这块翡翠原石里头,赌出的翡翠,不会好到什么程度,多半就是冰种、冰糯种的层次,能出高冰种就差不多已经是极限来。
我一寸寸仔细看着里头反馈回来的雾气情况。
虽然整体来说,那块翡翠原石在强光照射后反馈回来的雾气,是一片白雾。
不过在反复仔细观察了几遍后,我还是发现那一片白雾当中,最边缘的地方,有一点点吃光的迹象。
所谓的吃光迹象,大概意思就是说,你强光手电筒照射上去后,有一部光线穿过砂皮,打在翡翠原石内部。
可又有一部分,像是被里头某种东西给吞噬了进去似的。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原本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你看上去像是产生了旋涡。
出现这种现象,大概率是里头有裂或者是那一部分杂质很多,出现来棉团。
除了吃光之外,更严重一些的就是漏光,漏光的话,大概率就是里头的棉絮太多,质地已经完全谈不上通透来。
我也没想到,这一次我运气看着不错,可实则却好不到哪儿去,两块翡翠原石,都要赌出棉来。
“呼哧!”
可这种情况怨天尤人是没用的,我深吸了一口气,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思索着对策,或者是在权衡更合适的解石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