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的薄雾如烟如海充斥在整个京都城,晨光穿透这层层薄雾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衣,在百姓们的注视下,和谈的使臣们踏上了前往金羽国的马车。
东方踏凌此刻站在如意客栈最高层的窗户边,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
站在道路两边的百姓中还有流离失所的难民,所有人的脸上都没有像现在这般高兴,心中只期望和谈能够顺利,因为他们再也受不了战火所带来的侵袭和伤害。
时莲递过一杯温茶给东方踏凌,“颜掌柜,早晨还有些微凉,这样站在这里是会染了风寒的。”
“时莲,你说这次太和朝前去金羽国和谈,会不会和大家期望的一样顺利?”东方踏凌端起手中还有温度的茶轻轻抿了一口,眼神中若有所思。
时莲接过东方踏凌的话说道:“掌柜心里是怎么想的?”
“若是我,自然是希望和谈顺利,这些流离失所的人就不会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相比残酷的战争我更希望能看到安居乐业景象。”
东方踏凌微微颔首,朱唇上扬,“我…自然和你想的一样。”
新发的嫩枝如今正长的翠色欲滴、挺拔坚韧,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正在蓄势待发,它们想要冲破无形的桎梏,开出最美丽、最夺目的花。
前往金羽国使臣们的马车,在两个月后终于从东大门缓缓驶进,他们的归来是无数百姓们心中的希望和愿景。
迎接使臣在前的是一位身形高大、气质不凡、容貌俊美的男子,他站在队伍的最前端。
使臣们此时纷纷从马车上走下,几人都向着为首的男子走去,“清王爷,老臣们在此有礼了。”
慕容清扶起正在鞠躬,头发花白的老臣,并没有因为身份地位悬殊,让人有不适的疏离感,同时对着另外几位老臣说道:“大人们,此次前去,路途遥远颠簸,真是辛苦你们了。”
“清王爷,此番能代表太和朝前去,都是尔等的荣幸,幸好我们没有辜负皇上的期望,带回了金羽国签下的和谈书和停战协议。”
头发花白的老臣将两份极为重要的东西,颤颤巍巍交到了慕容清手中,脸上的凝重也随之卸下。
慕容清拿着这两份关系到太和朝命运的文书,想到太和朝的所有百姓们,他们又可以似往日一般安逸的生活,不用担心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流离失所。
“各位大人,皇上收到你们消息,为了给大人们接风洗尘,今日专门在宫里摆下宴席。请大人们移步皇宫正殿。”
“甚好、甚好,我们同清王爷一同前去。”为首的老臣对着其他几人说道。
“各位大人还请见谅,恕本王不能同行,本王需先行一步将此重要的东西先交与皇上。”慕容清转身利落胯上马,晃动着马鞭,紧拽着缰绳向宫里奔驰而去。
慕容峥拿着和谈书和停战协议,手上如同是多了一个可以打压慕容靖的绝佳筹码,心里多了几分欢喜。
“九弟,这次多亏了你的提议,才让太和朝和金羽国之间连绵不休的战火得以停息。”
“皇兄谬赞了,臣弟只是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想到的提议,并未做其他,说到底还是皇兄及时作出反应,才没有造成过大的损失和伤亡。”慕容清在一旁恭谦的说道。
“九弟,你太过谦虚,这次能顺利和金羽国和谈,你功不可没,你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
“皇兄,臣弟…别无所求。”自从失了东方踏凌,对慕容清来说其他旁的东西也不过尔尔。
慕容峥是一国之君,而且慕容清此次的确在这件事上出力最多,什么赏赐都没有,不是显得他这个做皇兄的太过小气?
“九弟,朕现在就许你一个愿望,若是哪日你想好了,你就来找朕兑现,朕,绝对不会食言。”
“臣弟谢过皇兄。”
京都城的郊外,一行人穿梭过静谧幽深的竹林,又走过湍急的小溪,阳光映照在溪水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
不远处终于出现了一座熟悉的院落,男子激动地胯下马背,走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地方。
漆黑的大门紧闭,铜制光滑的门环上被一把散发青黑色的铜锁牢牢锁住,锁柄上因为日积月累,已经落上了一层又白又厚的浮灰。
身边的随从此时开口问道:“殿下,您确定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个地方吗?可是这个地方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人住过了。”
好看的眉眼看起来有些懊恼,他将手中的铜锁重重的拍在门环的铜片上,金属的撞击声十分刺耳,牙根顿时处一阵酥麻。
转身轻轻一跃就进入了院落,身后的随从显然是被这一举动吓住了,抬起手大声呵斥着戴着佩剑的几人,“你们还愣在这里干吗?还不快跟着殿下,若是殿下有何闪失,你们就准备向皇上谢罪吧!”
他找寻过所有房间,房间里都空空如也,只一封躺在桌上的还未开封的信,信封上写着颜辰亲启四个大字。
颜辰伸手扫去信封上的浮灰,那浮灰随着空气的流动,飞起的扬尘灵活的钻入鼻腔,让人忍不住打喷嚏。
“颜辰,你走后留下的信我已经看到了,谢谢你的真心,但我对你从来都只有姐弟之情。”
“很遗憾我们都没能和对方亲口说一声再见,天下之大,或许今后我们再也不会相见,或许又会在某个地方相遇,你看到信不用寻我,我只是要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会!”
颜辰拿着信只觉得十分失落,明明他说过会回来找她的,不成亲也可以,为什么要一声不响的选择离开?
他走到他们常在的小院中,仿佛那嬉笑打闹和欢声笑语还停留在昨天,被风扬起的灰尘和枯叶摩擦地板的唰啦声却早已将昔日取代了。
“殿下,天色快暗了,我们该马上进城了,再晚城门就关闭了。”随从的声音穿过厚实的墙壁飘到了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