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或者电视观众如何,李少杰不得而知。
不过,现场观众的反馈肯定很好。
这就证明了,在舞台感染力这方面,李少杰拿捏的很好。
舞台感染力,表现力,作品与观众的共鸣。
这些话题,实际上一直是艺术表演界内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每年基于这方面的论文也很多,无论你是萌新还是大老,都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那么,什么是舞台感染力?
实际上,无非就是入戏不入戏的区别。
如果让一个没有舞台表演经历的普通人上台表演,紧张会让他不停的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尴尬,由于羞耻感与社死感,会让人的表演往往束手束脚,生怕过度入戏后表演的太尴尬。
但其实,这样反而只会让观众们觉得你的表演更尴尬。
反而是一些「没皮没脸」的「人来疯」,在舞台上直接疯癫入戏,克服了社死与羞耻感的「不要脸」的选手,所展现出来的表演,在观众们看来,反而更加自然。
越怕社死表演的越尴尬,只有强烈的自信才是一切表演的基础。
面部表情是否自然,神态是否放松,身体是否不至于紧绷。
舞美方面灯光音响等现场布置。
甚至是音量,音效。
都是会一定程度上去影响感染力的。
比如一些高燃的音乐音量不够,全场只听喊「嗨!嗨!嗨!让我们嗨起来!go!go!go!」
那就蜜汁尴尬。
但如果音乐音量非常高涨,震耳欲聋,节拍激烈。
就会迅速刺激观众荷尔蒙。
而表演者是否有律动性,动态感,以及良好的造型,一些特殊风格歌曲中,是否诠释好了抒情,热情,劲爆的定义。
也是很关键的。
当然,也仅仅只是影响。
李少杰虽然更加侧重于创作,可也不代表演出能力是短板。
钢琴演奏家,指挥家,反而更加需要一种「表现力」。
就像是业内公认的李少杰的特征。
细腻温柔之下藏有犀利的钢琴王子,富有侵略性,火焰一般的指挥风格。
哪怕其他选手有经过专业训练的。
但舞台表演的实际经验这一方面,和李少杰还真就不是一个段位的。
人家那是什么舞台,你又是什么舞台?
而在这些键因素。
永远只在你作品本身的硬内容上。
作品不够热情,演员再热情也只会让观众感到一种用力过度的尴尬。
热情如何去通过抽象一些的音符,音乐内技巧去展现。
这才是考验作曲家的地方。
李少杰精于技巧的铺陈,却不代表只有枯乏的炫技。
相反,在《lend》这首歌中,结构的设计反而非常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