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论总裁文的套路txt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乘中巴到滋贺县参观贝聿铭大师设计的美秀艺术馆。红黄绿成为秋季山间的主色调,阳光从浓云的缝隙挤射下来,红色枫叶分外妖娆。美术馆正举办开馆5周年的庆典活动,小广场摆放着一排排鼓,吸引嘉宾、记者和游客。游客并不多,一位身着和服的妇女分外引人注目,她正和一位慈祥的长者交谈着什么。我们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位长者就是参加开馆5周年活动的贝聿铭先生。发现贝老先生后,几位建筑师都兴奋起来,长征反应快,到礼品店买了本贝聿铭精装书,等机会请大师签名留念。准备的台词是这样的:我是中国来的建筑师,能见到贝老非常荣幸,特意买了这本书请您……

关西安藤忠雄物语

临海宾馆是一座35层建筑。清早7点钟爬起来,走防火通道,转弯抹角上到顶层平台,放眼濑户海,一片湛蓝湛蓝,海风劲吹,海鸥逐浪,镜头对准阳光下的城市,喀嚓、喀嚓……不曾想打开防火门后,报警系统启动,老王被两位保安人员请回了大厦。

11月3日是日本文化日,兵库县立艺术馆正举办凡高画展,我们一行关注的却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艺术馆建筑物本身。老王喜欢印象画派的作品,没理由错过欣赏凡高作品的机会,试图安排一个小时来参观画展,但又不得不放弃:参观画展的市民排成的长龙延续有一公里,没有两个小时根本进不了展馆。阳光灿烂,素混凝土、玻璃、镀锌钢构成的展览馆浑成一体,简洁庄重淡雅,光影效果强烈。还有临海公园,清一色素混凝土建筑雕塑,令人对素混凝土建筑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去淡路岛梦舞台的高速公路上,小傅手持话筒讲解安藤忠雄和他的作品:安藤,大阪人,自幼家庭贫苦,喜欢建筑,于是买建筑书籍来自学。60年代流浪到欧洲考察建筑,没有钱,也没有关系,寻找想看的建筑作品要费更多的精力。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经历,相对一般建筑师,安藤对考察的建筑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拳击技能的安藤参加拳击赛挣钱,维持自己学习建筑所需,为了建筑近乎疯狂。安藤的身体很壮,属于力量型,他对欧洲建筑的理解也是力量型。而代表力量的是欧洲古典传统建材:石头,日本的建筑材料却是木材。安藤进行设计一开始就运用清水混凝土,但空间布局却仍是日本式的。国际上最先使用素混凝土的是科布西埃,也曾引起流行。但只设计素混凝土建筑,并把素混凝土运用到极致的是安藤。他设计的第一个项目就获得1972年日本建筑大赏,一举确立其在建筑界的地位。

关西一带有许多安藤的作品,世界范围也不少见其作品,比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立艺术馆,设计手法风格同兵库县立艺术馆异曲同工。安藤对素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极其严格,德州艺术馆的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一次一次返工。安藤几次在日本美国间往返指导施工,他发现,质量达不到标准,除了施工技术外,还有气候原因。德州的气候比日本干燥,气温变化也大,混凝土却只有在湿润环境中才能充分体现它的特质:手摸着光滑的表面,质感像丝绸,随着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对建材如此的理解和运用,确实令人佩服(吴志群说,安藤对素混凝土建筑材料的理解和运用是很独特的,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海明威风格)。

---------------

人生之旅篇:王石(5)

---------------

黑暗中,你看到了什么?

高松,香川县府所在地。丹下健三1958年设计的县府办公楼是座典型的素混凝土建筑,现在看来仍很经典,可惜相邻的新县府大楼却不伦不类,是丹下健三儿子主持设计的作品(小傅语:几代人同时做建筑师的不多,又都成功的就更少了)。

强冷空气入侵,海浪冲击着防波大堤,排山倒海。乘渡船横穿海峡抵直岛,我们一行在小渔村一栋形似谷仓的建筑物前驻足。

说类似谷仓是因为没有窗户,只有一个侧门,大伙鱼贯进入一条狭窄通道,终端是块透光的磨砂玻璃屏风,竹子光影随风摇曳。通道中间位置的右侧是进口,拐进去,一道隔板屏蔽,左右两边有通道进入房间,却即刻伸手不见五指。我心头一紧,本能地双臂张开,右手扶着木质墙壁,左手伸向正前方,摸索着往前挪步,心想就这么蹭也蹭出去了。黑暗中听到呼叫同伴的声音,汉语,也有咕噜噜的日语,要是摸着日本游客的肩膀会不自在呀!

这间房子是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作品,名叫南寺。进房间之前,小傅神秘地笑笑说:进去需要15分钟。

在黑暗中摸索15分钟有什么意义?我心里犯嘀咕,稍微加快挪动的步子,似乎眼前有处亮光,非常微弱,也许是幻觉,但摸着墙壁往前走总不会出大的差错。那些大声招呼的声音变小了,都在窃窃私语。我的脚踢到一个硬物,是条凳,凳子坐有人。摸索空位坐下来定下神,继续往前挪步,摸索到墙壁拐角,心里有数了,再过一个拐角就可以摸到进口的门。黑暗中看到进口处透进的光线时,也就花了10分钟,我没有任何留恋地顺门走出,眼睛一下很难适应突然的亮光。

走出门口时,把门的一位中年日本人冲我比划着,讲着日语。听不懂,但日本人却很执着,边说边比划着,没有让我走出房间的意思。噢,这位日本人希望我再返回房间……

返回黑匣子,逆时针再走第二圈。发现右上角有微弱的光,我猜想应该是哪位游客的微型手电筒发出的弱光。但那亮光并不移动,定睛辨认,是两盏发出微弱红光的壁灯,咦,刚才怎么没有发现?黑暗中身后传来声音:我看到你了,王总。是张力的声音。扭回头,什么也看不到,冲着声音摸过去,碰到了肩膀……呵呵,别乱摸呀。感觉周围的人都能看到我,可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呢?朦朦胧胧,眼前似乎有层雾气在扩散,扩散,周围的人影渐渐显现,就像梦幻记忆中晃动的魅影;充满飘动雾气的房间的轮廓也渐显出来。太奇妙了!

老王最后一个走出房间。小傅此时正在解释:我也是第一次参观这栋建筑,应该说这是艺术品。介绍中说,在里面必须呆10分钟才能看出名堂,我还不大相信,亲身进去了才能感受到!这是安藤同一位英国光影艺术家合作的建筑设计,光的部分是由英国艺术家完成的,这位艺术家专门进行这种创作。人眼对微弱光线有个适应过程,这里的设计使得人眼的延时是最长的。作品创作时,有人质疑:延时10分钟才有辨别能力,游客有这个耐心吗?安藤回答:能不辞劳苦到这个小岛上的人绝不是一般的游客,10分钟的耐心不是问题……

安藤想说明什么呢?老王猜想:现代人对周边变化的实物视而不见,不是视力不好,而是太浮躁了,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啊。

大阪物语

从四国到大阪,在人工岛机场送走我们一行中的10人,其他人入住宾馆时已是16点30分。

小傅、小虞、老王3人去参观原广司设计的新梅田塔(摩天大楼)。大楼顶端的瞭望平台上,700万人口的大阪城一览无遗,甚至能清晰看到濑户海的穿峡大桥。感觉上,大阪的建筑物较东京的明快,间距疏朗,城市轮廓线更有节奏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