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
‐‐&ldo;哈尔斯坦主义&rdo;
在整个莫斯科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方面只有一个意志和决策的中心‐
‐联邦总理阿登纳。尽管每一个重要决定的作出都是在代表团里详细讨论和
商量过的,在争论最激烈的讨论会中,阿登纳甚至要求每一名成员发言,讲
出自己的意见,但是,事实上,是阿登纳在用他的观点说服每一个人接受。
在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录中,这一点都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在最后一天的讨论中,由于双方意见观点的分歧,会议经常中断,以便
于给各代表团进行内部磋商的机会,直至那时,阿登纳的两个最亲密的顾问
勃伦塔诺和哈尔斯坦仍然极力劝阻阿登纳不要同意苏联的建议,并恳求阿登
纳至少在莫斯科无论如何不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
他们一来担心俄国人不会遵守诺言,再呢,担心与苏联建交会引起国际
法上的一些困难。打一个比方说,如果将来建交后在莫斯科出现两个德国大
使馆,那么如何体现联邦政府一向坚持的&ldo;单独代表权&rdo;呢?更进一步,联
邦政府是否也得在华沙、布拉格、布达佩斯、开罗和新德里容忍这种情况呢?
如果西方国家也向民主德国做出类似妥协,岂不意味着将两个德国分裂的现
状合法化地固定,那么,德国统一的长远目标又怎么办?
莫斯科的&ldo;君子协定&rdo;达成之后,所有这些问题全都冒出来了,阿登纳
责成有关国际法专家立即去研究。
1955年9月14日,阿登纳在莫斯科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会上他强调了
西德的保留权。他声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代表全体德国人民的,德国的
东部边界不是最终的边界。
9月16日,苏联塔斯社也发表了一则声明,指出:苏联政府把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看作是德国的一部分,德国的另一部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
的边界已由波茨坦协定解决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它主权范围领土上行使
自己的管辖权。
从这两则声明看,在建交问题上,德苏双方都作了保留。
阿登纳带着德苏建交的&ldo;君子协定&rdo;回国,引起了意料之中的联邦议院
的激烈争辩。社会民主党再次攻击这是以牺牲德国统一为代价。当时一名著
名的女评论家玛丽奥&iddot;格莱芬&iddot;多恩霍夫极其尖锐地评论道:
&ldo;建交换来了战俘的遣返这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
为同莫斯科建交的代价至少从目前来看是容忍了德国一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