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燕京学报》新7期(1999年)、新8期(2000年)
注释:
[219]《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60页,顺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经略洪承畴揭帖》,《明清档案》第28册,a28-13,同日《五省经略洪承畴揭为自陈不职请敕罢斥》。
[220]《清世祖实录》卷91,顺治十二年四月壬戌条。四川巡抚李国英奏言:&ldo;我国家兵威无敌,而小丑敢逆颜行,非兵不强,饷不足,由封疆之臣畏难避苦、利钝功罪之念先入于中,以致贻忧君父耳。&rdo;很显然,矛头就是针对洪氏的。
[221]《清世祖实录》卷91,顺治十二年四月己巳条。
[222]以上未指明出处者,均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50页,顺治十一年七月初二《经略洪承畴密揭帖》。
[223]《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38页,顺治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经略洪承畴密揭帖》。
[224]《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46页,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
[225]《清世祖实录》卷89,顺治十二年二月戊午条记载顺治帝得知洪承畴此时正&ldo;在彼操练军兵,整修器械&rdo;,故取消了派驻八旗官兵驻防武昌的决定。
[226]《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46页,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
[227]黄榜元:《兴宁县志》卷18,《杂记&iddot;纪异》记载,顺治十一年&ldo;红寇复扰&rdo;,知县&ldo;合桂东官兵进剿,贼众乏食,尽从江西、广东散去。&rdo;这时&ldo;红寇&rdo;活动频繁,看来与李定国的军事行动有密切关系。
[228]郭岐勋:《桂东县志》卷7,《兵防志》;杨岳方:《酃县志》卷11,《事记&iddot;兵燹祥异》。
[229]《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63页,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经略洪承畴密揭帖》,《明清档案》第25册,a25-4,同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备战明年秋冬会剿滇黔贼寇事宜》。
[230]《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32页,顺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军前十二年分收支兵马钱粮事揭帖》。
[231]如顺治十三年南明知府郭子治等率士民投诚,洪氏十分兴奋,认为&ldo;巫夔之间耕凿久驰,竟成荒土,贼之外地无委积可恃,动多掣肘。&rdo;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成就并非是军事胜利。见《明清档案》第30册,a30-12,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投诚文职姓名请准照例降授》。
[232]《明季南略》卷16,《洪承畴传》,第522页。
[233]《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06页,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常德剿贼大兵已旋荆州会议另发大兵驻扎澧州事密揭帖》。
[234]戴联壁:《城步县志》卷5,《形胜》,同治七年修,民国十九年重刊本。
[235]周思仁:《武冈州志》卷8,《流寇纪略》,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236]《永历实录》第1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237]《清代档案史料从编》第六辑,第172页,顺治八年七月十一日《沈永忠为沅州失陷请拨军粮以资进剿事题本》。
[238]《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07页,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常德剿贼大兵已旋荆州会议另发大兵驻扎澧州事密揭帖》。
[239]十月十五日据紫阳中路坐拨把总向应芳报称:&ldo;高、丁贰家拨兵,自南岳庙一带,于十三日酉时撤转&rdo;,&ldo;已上靖州。又闻武冈杨武亦要上靖州&rdo;,十五日&ldo;逆贼将磨阳隘、野猪冲一带预拨尽行撤回&rdo;。十七日据刘先扬报称,&ldo;逆贼于初九日到武冈,调杨武兵转,杨武心中十分不快。十一日,吩咐各兵收拾,十六日起身,只见各贼甚是慌忙。又云,初八日,逆贼调高贼,于十三日掳掠洞口而去。&rdo;载《清代档案史料从编》第六辑,第296页,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初七日《张长庚为孙可望递书降清事揭帖》。
[240]周思仁:《武冈州志》卷9,《艺文志》,车万育《改复大学碑记》。
[241]《清史列传》卷4,《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一&iddot;阿尔津》,第一册,第241页。
[242]以上未指明出处者,均见《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70页,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经略洪承畴密揭帖》。
[243]《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第146页,顺治十四年二月初六日《辰州大兵粮米署道玩误事密揭帖》。
[244]黄志遴虽然&ldo;解常德料豆,浅阁湖中,未免迟缓&rdo;,&ldo;但本官勤慎,会计职前,时未遽同参。&rdo;见《明清档案》第31册,a31-24,顺治十四年七月十六日之三《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署道运解粮米迟误有因请准宽宥》。
[245]《明清史料》甲编,第六本,第562页,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ldo;经略洪承畴密揭帖&rdo;,《明清档案》第25册,a25-4,同日之二《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备办明年秋冬会剿滇黔贼寇事宜》。
[246]《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161页,顺治十三年八月十日《经略洪承畴揭帖》,《明清档案》第28册,a28-77,同日《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兵粮未足难以预期进兵滇黔》。
[247]《清世祖实录》卷104,顺治十三年十一月辛亥条。案:这实际上是兵部错误理解(抑或是故意如此)洪承畴揭报中的字面意思引起的。在洪氏十三年八月初十的揭帖中,他汇报了从各处调兵增设湖北、湖南、粤西官兵的情形,行动最迟缓的粤西新增一万五千官兵,&ldo;必今岁冬春之交乃可齐集&rdo;,意思是十三年秋冬之交,自己不敢轻举妄动,以后能否大举出兵,尚须视官兵齐集、粮饷充足、时机凑合这三个条件是否完全具备。但兵部就抓住粤西官兵&ldo;今岁冬春之交乃可齐集&rdo;的字眼,而将他一再强调的事机凑合抛到一边,决定顺治十四年春天出兵,并上报顺治帝,大概是想拉大旗作虎皮,借顺治帝压迫洪承畴应承十四年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