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朱元璋生活俭朴 > 第39章(第1页)

第39章(第1页)

不过,郭子兴死后,和州城僵持的局面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张天祐和郭氏兄弟的兵马,与朱元璋四兄弟的兵马,不再像过去那样东西对峙了。而是各司其责分散驻札在和州城的每个角落。这种局面的形成,当然与郭子兴的临终遗嘱有关。实际上,无论是张天祐和郭氏兄弟,还是朱元璋四兄弟,对这种局面的形成都非常满意。张天祐和郭氏兄弟之所以满意,是因为他们的兵马比朱元璋四兄弟少,这样混合在一起,也就没有多少区别了。而朱元璋四兄弟满意的原因是,兵马混合在一起,就更容易除掉张天祐和郭氏兄弟而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了。

朱元璋十分明确地对徐达仨人道:&ldo;毒死我老丈人这种方法,只能用一次,再用下去,就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了。所以,对付张天祐他们,只能用别的方法。&rdo;

◎第20节全民皆兵

如果,形势一直这么发展下去,那么,不管朱元璋四兄弟采用什么方法,张天祐和郭氏兄弟也会很快地必死无疑。问题是,就在朱元璋四兄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的时候,和州城的形势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朱元璋四兄弟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计划,而张天祐和郭氏兄弟,也得以苟延残喘了好一段时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5月初,中书省栾城(今河北栾城)人韩山童在颖上县(今安徽颖上县)与刘福通、杜遵道等人以红巾军的名义举起了反元大旗,因为消息走漏,元兵突然包围了韩山童等人,韩山童在激战中被俘牺牲,他的妻子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到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内)中,而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则杀出重围,攻占了颖州等地,队伍发展到十几万人,成为当时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一支反元武装力量,这样,他们自然就成了元廷的心腹大患,屡屡受到元军的重兵围攻,形势一度很是不利,但自元相脱脱在高邮之战中被元帝解职之后,他们的力量又迅速壮大起来,刘福通出于自身的考虑,派人找到了韩山童的妻子杨氏和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把杨氏和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立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建国号为&ldo;宋&rdo;‐‐因为韩山童生前自称为大宋徽宗皇帝第八代子孙,年号为&ldo;龙凤&rdo;,尊杨氏为皇太后,以杜遵道为丞相,刘福通自己为平章政事,刘福通的弟弟为枢密院事,又拆邻县鹿邑太清宫的木材建造宫殿,组建了一个基本上模仿元制的政权。有了政权,就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和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韩山童是江北最早起义的红巾军首领,现在&ldo;宋&rdo;政权又是江北最大的一支红巾军武装,所以刘福通便以为&ldo;宋&rdo;政权完全有资格统领江北各地所有的红巾军,于是,&ldo;宋&rdo;丞相杜遵道便以&ldo;宋&rdo;皇帝小明王的名义派使者分赴江北各地的红巾军驻地,让各地的红巾军选一名代表到亳州商议统一指挥和论功封赏的事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do;宋&rdo;丞相杜遵道派了一个使者到和州城后不久,杜遵道就死了。杜遵道是刘福通派亲信害死的。杜遵道死后,刘福通就自命为丞相,后来又自封为&ldo;太保&rdo;。实际上,&ldo;宋&rdo;政权是掌握在刘福通的手里的。&ldo;宋&rdo;皇帝小明王只不过是刘福通的傀儡。

和州城的人当然不知道&ldo;宋&rdo;丞相更迭的事情。杜遵道的使者到和州的时候,朱元璋不在城里,他领兵去平定和州城外的一处地主武装的挑衅。张天祐和郭氏兄弟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便瞒着徐达等人,由张天祐作为和州城的红巾军代表,随杜遵道的使者去了亳州城。张天祐从亳州城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张&ldo;宋&rdo;皇帝小明王的&ldo;委任状&rdo;,任命郭天叙为和州城红巾军的&ldo;元帅&rdo;,张天祐为&ldo;右副元帅&rdo;,朱元璋为左副元帅。&ldo;委任状&rdo;中还规定,从此以后和州城军中文告,均用&ldo;龙凤&rdo;年号。刘福通的&ldo;宋&rdo;政权委任郭天叙为和州城红巾军的&ldo;都元帅&rdo;,朱元璋的心里很是不快活。&ldo;都元帅&rdo;就是主帅,而&ldo;右副元帅&rdo;又比&ldo;左副元帅&rdo;大,也就是说,在&ldo;宋&rdo;政权的委任下,朱元璋只做了和州城红巾军的第三把交椅。

汤和愤愤不平地对朱元璋道:&ldo;大哥,这是什么混账任命?我们不能听亳州的,我们应该自己说了算。

周德兴似乎比汤和看得深远些。他对朱元璋道:&ldo;大哥,如果我们听从亳州的,那我们就又没有翻身之日了!&rdo;

周德兴的意思是,天下最大的官就是&ldo;皇帝&rdo;,现在,亳州的韩林儿做了&ldo;皇帝&rdo;了,如果朱元璋四兄弟同意在这个&ldo;皇帝&rdo;手下做事,那朱元璋四兄弟就没有大前途了,以后朱元璋也不好自己当皇帝了。

朱元璋征求徐达的意见。徐达言道:&ldo;我以为,我们暂时投靠亳州,并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北方的各路红巾军再也不会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们可以一心一意的向江南发展了。&rdo;朱元璋同意徐达的观点。他对周德兴、汤和言道:&ldo;我们投靠亳州,只是权宜之计。赵均用和孙德崖他们不是也投靠了吗?现在亳州的势力很强大,如果我们不投靠,它就很有可能派兵来攻打我们,而我们投靠了它,它就可以为我们阻挡着北方的元兵南下,而且,如果我们有危险情况了,还可以向它求救。这种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去做,那我们岂不是太傻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