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低下了头,华瑶改口道“哈哈,我说笑罢了,这饭菜很干净,无须担心。”
在场十几个人,只有柳平春笑了。
柳平春站起身,拿了一个干净的瓷盘,用一双竹筷夹了茶叶蛋、芋煨白菜、以及一整条秋油蒸鱼。他双手捧着瓷盘,端到华瑶的面前,又后退一步,才说“请慢用。”
那巡检见状,有些懊悔,没赶上为公主端菜,却让柳平春这个溜须拍马的小官抢了先。他痛饮一杯烈酒,梦寐以求的官运似乎也随着酒气飘散了。酒水的味道不算好,火辣辣,生涩涩的,呛得他闷咳两声,叹道“柳大人真是一心为公,两袖清风啊。”这句话明褒实贬,暗骂柳平春在招待同僚的宴席上拿不出一瓶好酒。
“柳大人确实清廉,行的端坐的正,你们的案子又审得如何呢?”华瑶忽然发话道,“那些阶下囚,从实招了吗?”
巡检立刻放下筷子,面朝华瑶,答道“殿下吩咐过,不可用刑。卑职办事不力,仍在详审此案的始末原由……”他打开随身包裹,亲手呈上一沓卷宗。
华瑶一边翻阅卷宗,一边说“我不是不想用刑,只是,顾虑颇多。”
巡检忙问“何出此言?”
华瑶扫视四周,巡检就命令道“闲杂人等!一律退下!”
华瑶笑出声来“要退也是我们退吧,这间屋子本是人家用来吃饭的伙房。”她端起饭碗“柳大人,二位巡检,麻烦你们吃快点,酒足饭饱,我们再接着议事。”
桌上一共也没几样菜,样式虽少,份量却足,配上细米白饭,别有一番滋味。
华瑶吃得香甜,而柳平春和两位巡检都在埋头扒饭。饭粒掉在桌上,柳平春还擦了一把嘴,将那些饭粒一颗颗捡来吃了。
华瑶停下筷子,偷偷地打量其他人。
她看见另一张桌子边的县丞、师爷、主簿、捕快各自把碗里的食物吃干抹净。装菜的盘子里剩了些油水,就有一个捕快用油水泡饭,连汤汁也一扫而光。
他们用膳时,砸嘴抹脸,全无仪态,放在皇宫里,恐怕要挨板子。
不过华瑶也知道,皇宫里的太后、皇帝、皇后、太子之流,每餐必有一百多道菜,山珍海味堆叠金盘玉碗,美酒佳酿装满金樽玉杯,贡瓜香果产自五湖四海,琼糕酥酪亦有五光十色。皇族从不珍惜美食佳肴。那些东西,对他们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至于吃不完的食物,大多赏赐给了奴仆,或者扔进木桶,拉到宫外,煮成大杂烩,按照两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贫民贱民——达官显贵称其为“皇恩圣露”。话虽说得好听,可谁看得起贱民?在贵族的眼里,贱民吃着杂烩,就如同猪狗舔舐泔水。
华瑶之所以明白这些,是因为她幼时第一次进皇宫,就被一位郡主指着鼻子骂“你在宫外吃泔水长大的吗?你算哪门子的公主!”
往事历历在目,华瑶若有所思。
柳平春已经吃完了饭。他小声喊道“殿下?”
华瑶道“走吧,去议事厅。”
议事厅也是一间陈设简单的屋子,仅有木桌一台、案几一张、笔墨纸砚一套,墙上还挂着柳平春自己所作的山水画,画中江浪涛涛,山高水长。
柳平春颇难为情,又有些欣欣得意“下官粗通书画。”
华瑶指着那副画,问他“这是你亲眼见过的景象吗?位于岱江的附近吗?”
柳平春如实说“正是如此,下官……”
华瑶打断他的话“你们看画中之景,江畔山峰群聚,林木蓊郁。”
齐风自言自语般重复道“山峰群聚,林木蓊郁。”
华瑶讲起了大白话“到处都是山和树,乱七八糟的,太方便强盗藏在里面了。我方才说的,顾虑良多,正是此意。”
齐风上前一步“请您细说。”
华瑶便细说道“巡检司的官员告诉我,他们只知道贼窝的大概位置,至于确切地点,尚不能盖棺定论。三虎寨筹谋已久,贼窝所在的地方,大多山势险峻,树木茂密,出入隐蔽,易守难攻。”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犯了难。
华瑶又问“地牢里关押的那几个贼寇……你们谁有把握,可以招降他们?要是能招降,我们排查贼窝也更容易些。”
两名巡检面面相觑,齐风欲言又止,唯独柳平春毛遂自荐“下官愿意一试!”
“太好了!不愧是你,柳知县!”华瑶对他赞赏有加,“你准备怎么招降?”
柳平春点头一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经论道,予以教化。下官会为他们讲解《大梁律》、《礼记》、《臣轨》、《货币国策论》……”
华瑶的笑容凝在了脸上“你认真的?”
“倘若我是贼寇,”齐风冷冷地插话道,“宁死也不听这些。”
柳平春讪讪道“下官……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