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时代废至大钞钱、停止尚书省敛财,开科取士,尊儒崇礼,经理田赋,确实行了不少&ldo;善政&rdo;。此外,元仁宗时代,察合台汗国的也先不花起兵反元,也被元将床兀儿等人率兵打跑,北疆宁固,诸后王不再折腾。
仁宗皇帝&ldo;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rdo;,个人品格方面几乎算得上是元帝中最好的一个,此人&ldo;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rdo;,确可称得一个&ldo;仁&rdo;字。但是,在立储问题上,元仁宗的确有所&ldo;亏心&rdo;。
依情依理(不是依礼),元武宗很守信用,以皇储之位予弟弟元仁宗,二人有约,元仁宗&ldo;万岁&rdo;之后,应该传位于元武宗之子。但是,出于私心,加上铁木迭儿的撺掇,元仁宗在延佑二年(1315年)封元武宗长子和世为周王,让他出兵云南。道路迢迢,瘴气遍路,此举无异于把大侄子&ldo;流放&rdo;。和世不高兴,其手下的元武宗旧臣更不高兴。一行人走到延安,就与关中的蒙古宗臣秘密联系,起兵兴戈,准备拥和世回大都争帝位。不久,这些人窝里反,内讧连连,和世只得跑往察合台汗国的老亲戚也先不花处躲避。
元仁宗也松一口气,如果众人把这个侄子抓回大都,还真不知如何&ldo;处理&rdo;他。于是,他便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此举看似合情合理,实则为人留下口实,种下日后的隐忧。其实,答己皇后和铁木迭儿之所以鼓捣元仁宗立硕德八剌,原因是武宗皇帝的儿子和世少年时代英锐之气显于脸面,而硕德八剌看上去&ldo;柔懦易制&rdo;。所以,同为自己亲孙子,答己自然倾向于拥立看上去容易摆弄的硕德八剌为皇储,这样的话,日后元仁宗有好歹,继位的孙子也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她更年期后的性生活也不会被&ldo;打扰&rdo;。
元仁宗不像哥哥元武宗那样好色,却是个嗜酒成性的酒鬼。他的&ldo;驾崩&rdo;,实则是酒精深中毒使然。马上帝王家族,遗传数代,dna中都带有高度酒精,欲罢不能。
成吉思汗陵墓
元仁宗葬所,与先前诸帝一样,都是埋葬于&ldo;起辇谷&rdo;。但是,&ldo;起辇谷&rdo;到底是什么地方,说法多多,成为后世学者白首苦思也找不出答案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有人认为&ldo;起辇谷&rdo;在斡难河流域(今黑龙江上游鄂嫩河),有人认为&ldo;起辇谷&rdo;是蒙古语&ldo;怯绿连河&rdo;的转音,即在今天蒙国境内的克鲁伦河岸边,有人说应该是蒙古阿尔泰之北的山谷之中,有的说是成吉思汗逝世地六盘山附近。最浅显的说法,是讲起辇谷就是今天成吉思汗墓所在地的鄂尔多斯糙原上。此说最不可信,成陵应该是类似衣冠冢的陵墓。
当然,传说中陵内藏有一块灵骨以及吸附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的一绺白色公骆驼顶鬃毛,确实是全体蒙古人的精神圣地。笔者在2006年6月曾亲自去成陵参观,国家新近投资一亿二千万人民币,把成陵修葺得金碧辉煌。成陵所在地伊金霍洛旗阿腾席勒镇从前属于内蒙古伊克昭盟,现改盟为市,称鄂尔多斯市。&ldo;鄂尔多&rdo;汉意为&ldo;宫殿&rdo;,守护&ldo;鄂尔多&rdo;的人称为&ldo;鄂尔多斯&rdo;,专职守卫&ldo;鄂尔多&rdo;的族群称为&ldo;达尔扈特&rdo;,日后,守陵人群日益繁衍,这些&ldo;达尔扈特&rdo;便以&ldo;鄂尔多斯&rdo;部族名义在糙原上作为标识,守护成陵则成为这一族群的天职。由于鄂尔多斯部在明英宗天顺时期(1457‐1464)迁到今天的鄂尔多斯高原,奉&ldo;八白室&rdo;(八组专门祭祀成吉思汗的白色帐蓬)于其中,清初迁至伊金霍洛,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可以这样说,真正埋葬蒙古诸帝尸身的陵墓群仍旧是个谜团。这与蒙古帝王入葬的习俗大有关联。据《元史&iddot;祭祀志》所记:
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箸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舆车用白毡青绿纳奇实为帘,覆棺亦以纳奇实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媪一人,衣新衣,骑马,牵马一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奇实,谓之金灵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块,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
以此观之,其棺木形状很像埃及的木乃伊形状。而最初记载元帝埋葬之法的,当属元末文人叶子奇,在其《糙木子》一书中,他这样写道:
&ldo;历代送终之礼,至始皇为甚侈,至穷天下之力以崇山坟,至倾天下之财以满藏郭,至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坟土未干,而国丘墟矣!其它如汉唐宋陵寝,埋殉货物亦多。如汉用即位之年上供钱帛之半,其后变乱多遭发掘,形体暴露,非徒无益,盖有损焉。元朝官里,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小大,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埋之,则用万马蹴平,俟糙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岂复有发掘暴露之患哉!诚旷古所无之典也。夫葬以安遗体,遗体既安,多赀以殉何益!&rdo;
这种记载,与西方人马可&iddot;波罗、加宾尼以及波斯人拉施拉等人记载的内容相类似,即深埋土葬,不起坟茔,以此来保密葬所。
忽必烈以前的蒙古大汗,其卫士在护送他们灵柩去葬地路上,会尽杀所遇之人,&ldo;杀时语之曰:往侍吾主&rdo;,道遇马匹也宰杀,以供亡帝&ldo;地下&rdo;所用。成吉思汗棺柩运送途中,护送卫士杀人数千。杀人最多的当属蒙哥汗死后尸体运送途中,自四川钓鱼城至&ldo;起辇谷&rdo;,凡杀两万多,途中所遇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逢之必死,真正的&ldo;丧门星&rdo;。忽必烈之后,途中杀人之事再无记载。
蒙古皇帝死后,汉人官僚送帝柩至大都建德门就不能再往前走了,举行祖奠仪式后,&ldo;百官长嚎而退&rdo;,剩下的&ldo;旅程&rdo;,由蒙古王公、怯薛以及卫士担当。由此,汉人官吏从来不知&ldo;起辇谷&rdo;位于何地。
19生如夏花:汉化帝王的悲剧
公元1323年(元英宗圣治三年)阴历八月初四夜,年仅二十一岁的元英宗正在距上都以南三十里的南坡行帐中挑灯看书。忽然,帐外一阵混乱,隐约听得丞相拜住的怒斥声。
元英宗披衣欲起,未及唤人,御帐门却被人踹开,一身鲜血的元英宗大舅哥铁失率数人闯入。还未等元英宗开口叱责,他当胸一刀,楞生生把这位青年皇帝捅死在御床之上。一刀不解恨,又怕元英宗未死,身为禁卫军头目(忠诩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铁失又连砍数刀,直到元英宗身首分离才停手。
这一个充满血腥气味的夜晚,标志着大元朝由盛到衰的开始。年少英毅的元英宗硕德八剌为帝仅三年,即为贼臣所弑。与其同时被杀的,还有年纪比他稍稍大些、年轻有为的中书右丞相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