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小九九,张良可谓是心明如镜。不过,他觉得回绝得过于简单了也不好,总得给刘邦留点面子,所以便对刘邦说:&ldo;皇上,我在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失败,逃到下邳来避难,最早和你相识于留,我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实在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rdo;刘邦知道自己的用意被张良看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ldo;乃封良为留侯&rdo;。张良为什么要向刘邦重提留城,愿封留侯呢?他是想借此提醒刘邦,希望在他们君臣之间保持一点起事之初的淳朴记忆。回想打天下之初,大家忙于杀伐征战,纵横捭阖,何曾斤斤计较于一得之功、一己私利?可是一旦得了天下,为了争夺各自利益,宫廷内外已是剑拔弩张。
对刘邦来说,&ldo;封功臣&rdo;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史书记载,&ldo;上(刘邦)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而不决,未得行封&rdo;。群臣争功后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文臣武将们每天什么也不干,都在宫道上成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觉得事情有点严重,便问张良:&ldo;他们在商量什么?&rdo;张良回答说:&ldo;在商量谋反!&rdo;刘邦大吃一惊,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张良直言道:&ldo;陛下也是布衣出身,他们这些人跟随你出生入死,现在你贵为天子,他们也希望论功封赏。可是,目前得到封赏的人,都是萧何、曹参的亲信故旧,而遭到诛杀的都是同陛下及萧、曹们有怨仇的人。他们都在担心,自己不但得不到封赏,陛下反而对他们处处疑心,随意诛杀,所以逼得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谋反。&rdo;
张良的话,说到刘邦的心坎上了,自己日夜忧虑的不就是这种情况吗!所以他急问:&ldo;如之奈何?&rdo;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张良又开始给他出谋划策,他问刘邦:&ldo;你平生最恨,而且群臣们都知道你最恨的人,是谁?&rdo;
刘邦毫不犹豫地说:&ldo;雍齿啊,这个人过去曾多次羞辱我,我曾几次想杀他,都因为念他立过不少战功,没有忍心下手。&rdo;张良说:&ldo;那好,作为一项紧急措施,你赶快先封雍齿,好让大家打消顾虑,先把人心安定下来,后面慢慢再做工作。&rdo;
刘邦按照张良的话去做,给雍齿封了侯。大家一看,连雍齿这样的人都被封了侯,自己还担心什么呢,于是便不再议论不休。
经过这场风波,张良受到很大剌激,心中有些悲凉。他看到朝廷内各个利益集团、各个门派之间的矛盾已暴露得异常尖锐。自己在刘邦心目中仅仅是一位谋士而已,并非信可托国之重臣。刘邦天下已经到手,再没有多少危急大难需要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了。况且,自己身体也一直不太好,这个&ldo;臣&rdo;是不能再做下去了。
前思后想,他决心急流勇退,&ldo;淡出&rdo;政坛。天下既然已经太平,刘邦也不再需要他,朝廷已经成了是非之地,唯有归隐山林,才是他最好的去处。
对张良的作用,司马迁曾有评语:&ldo;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rdo;刘邦遭遇过很多次危机,危急关头都是张良为他出谋划策,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刘邦面临重大问题时,也往往都是张良为他做出精辟分析,帮助他做出正确决断。诸如:智击秦将,计取关中;化解鸿门危机;不立六国之后;去汉中,以退为进;联合英布、彭越以抗项羽;重用韩信,独当一面;主动出击,追击项羽;调动韩信、彭越参加垓下会战;定都关中;不废太子等。在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刘邦都曾得力于张良的计谋和忠告。
尽管刘邦离不开张良,也对张良始终礼遇有加,但在刘邦心目中,张良这个人&ldo;身在汉营心在韩&rdo;,并不是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因此,在关键问题上,刘邦对待张良和萧何的态度是有本质区别的。封侯前,刘邦对&ldo;三杰&rdo;作出评价,第一个就讲到张良,给人以错觉,好像他把张良列为第一位大功臣。实际上,刘邦内心一直把萧何排在第一位,&ldo;高祖以萧何功最盛&rdo;。只是由于群臣争功激烈,刘邦自己不便直说,&ldo;难之&rdo;。最后正式排列位次时,关内侯鄂君揣摩到了刘邦的心思,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发表了&ldo;萧何第一,曹参次之&rdo;的意见,刘邦立即表态:&ldo;善!&rdo;加封萧何&ldo;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rdo;,赐萧何&ldo;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rdo;,恩宠无以复加。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刘邦明确表态&ldo;萧何第一、曹参次之&rdo;,那么张良应该排在第几位呢?刘邦对此三缄其口,也没有谁再提出这个问题。
这种微妙的关系和复杂的态度,恐怕刘邦自己也难以说得清吧。
刘邦可以笼络天下所有人的心,唯独不能得到张良的一心一意。
张良曾竭尽全力去帮助刘邦,但这是帮,也仅仅是帮。帮刘邦夺得天下是顺应时势,而非是张良的终极追求,在他心中始终放着一个韩国。
点 评
在汉初三杰里,唯有张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备的完人了。张良的智,在刘邦说的&ldo;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rdo;这句话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张良的勇,从他敢于和大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行动中即可看出;而张良的仁,在于他为刘邦提出的&ldo;无为而治,与民休息&rdo;的执政方针。可以说,&ldo;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do;,这三点张良完全做到了。正因为如此,他与萧何、韩并称为汉初三杰,却未像萧何那样蒙受锒铛入狱的凌辱,也未像韩信那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