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清东陵陵墓 > 第41章(第1页)

第41章(第1页)

慈禧见儿子口吐鲜血,入事不知,觉得非同小可,连忙让太监赶快扔掉棍杖去请御医。太监们呼啦啦奔出宫外,皇后从地上爬起来,见同治已昏死过去,不禁大坳,跪爬着来到御榻前嚎陶大哭。红了眼的慈禧又急又怒,照准皇后的头部、腰部、臀部猛请三脚,然后又抓住头发呼喊太监将其拖了出去。

御医赶到,同治一直昏迷不醒,尽管慈禧强制御医开了处方,并让太监给同治灌了一剂猛药,但终无回天之力。同治的病日趋恶化,没等他再睁开眼看一看这个世界,便撒手人寰。这一日是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年仅19岁。同治驾崩后,由于无嗣继位,便由慈禧作主,将慈禧胞妹的儿于、同治的堂弟兼表弟、年仅3岁半的载淞接入宫中,并很快让其

118/日替东陵

继承大位,年号光绪,第二年(1876年)改元光绪元年。

光绪继位后,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因慈禧的专横暴虐而深感自己以后处境危艰,前程渺茫,遂于同治去世之后的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在宫中吞金自杀,卒年21岁。皇后自杀,举朝皆惊,无不为之扼腕痛惜。

帝后先后崩亡,理应尽快归葬,但由于慈禧的专权,直到此时同治的陵寝尚未建造,帝后的梓宫只好移奉隆福寺暂安。由子此前的咸丰帝已葬于东陵,按照清廷祖制,作为儿子的同治理应葬于西陵。但这时权柄在握的慈禧却偏偏不理祖宗那一套规制,反而大行逆道,断然决定在东陵的双山峪为同怡建陵。光绪元年八月,同治的惠陇开始在双山峪动工兴建,到光绪四年九月建成,建造工程仅用了三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在整个清东陵的皇帝阵寝中,这座陵寝不仅建造时间最短,就其整体规格和质量而言,也是最为低下和次劣的。清东陵五座皇帝陵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就这样匆匆收场了。

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后的梓宫在停放了5年之后,被一同葬入东陇界的惠陵地宫。就在这次葬礼中,吏部主事吴可读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想起帝后生前的不平,死后的不公,禁不住潜然泪下。返京途中,夜宿蓟州,辗转而不能寐。他挑灯取笔,疾书遗疏一份。遗疏谈到慈禧不应该只给咸丰帝立子嗣,而不为同治帝立嗣子。应明确规定,如果光绪帝有了儿子,应为同治帝嗣于。更可怜皇后为皇帝殉节而死,不表彰无以安亡灵,不加封不足以安民心,应给皇后加封谧号,等等。当这份遗疏写完后,昊可读服毒自尽。临终前,于三义庙题壁绝命诗以明心志: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1,

回头六十八年中,竟往空谈爱与志。杯土已封皇帝顶,前星欲祝紫徽宫。相逢老辈寥寥甚.到处先生好好同。如同孤魂忍恋所,五更风雨蓟门东。

和同治帝后的死亡一样,吴可读的自杀和尸谏,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很大震动,反响甚为强烈。但慈禧将遗疏阅毕后,却不以为然地掷在一边,再也没有理睬,吴可读的一番苦心自然是付之东流。更为惨绝的是,六十年后的1945年,同治帝后的惠凌被盗掘,皇帝的尸骨被捣毁,而完好如初,身体仍富弹性的皇后阿鲁特氏,衣服被剥光,腹部被剖开,肠子流淌了一地。盗墓者如此惨无人道的做法,竟是为了要得到当年皇后吞于腹中并被致于死命的一点点黄金。上帝无眼,苍天不公,一对生前境遇悲惨的男女,又突遭催难,实在让后来者欲恨不能,欲哭无泪,为人世竟有这么多的不幸而悲天长悯!

东西两宫亲选陵址

去则去矣。虽未彻底万事皆休,但总算得到了暂短的安息。而作为继任的光绪皇帝,此时正受着比同治还要凄惨、还要痛苦不堪的煎熬。在光绪登基直至驾崩的34年中,专横跋息的慈禧从未提起过给光绪建造陵寝一事,慑于慈禧的淫威,满朝文武,未有一人敢提及此事。与比相反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慈禧对自己的陵寝建造却一刻未忘,同时做出了令人骇怪的举动。

早在同治五年(1866年),32岁的慈禧就命臣僚、术士赴清东陵陵区为自己和慈安选择陵址。在初选的过程中,有的因水位不

120/日暮东陵

良,有的因山势不佳,有的因隔河修御路困难,均未选中。几年后,由熟悉勘舆的内务府员外郎宽惠、刑部主事高士龙等人,相定了一处穴基,并上奏称:&ldo;谨看得定陵一脉,逸东附近内普陀山山势尊严,由昌瑞山来至凤台山过峡起,金星圆顶开面落脉,结咽束气,顿挫而下,结成突穴。左右护砂环绕,界水分明,堂局严密,唇气纤徐,内水宜出于未方,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前面平安岭为玉几案,案外金水大山为芙蓉帐上吉之地&rdo;。与此同时,&ldo;又谨看得定陵一脉普陀山逸平顶山,山势秀丽,由菩陀山分支,过峡顶起土星平顶,开面落脉,结咽束气,曲折而下,结成窝穴。左右护砂回环,界水分明,堂局整齐,唇毡平坦,内水宜出于未方,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前面平安岭为天财案,案外金水大山为芙蓉帐,实上吉之地也。&rdo;

慈禧兔慈安闻奏后,又派恭亲王奕诉带领大臣周祖培、全庆、英元等人,几次赴东陵勘舆,共同相度,以便选择。

到了同治十二年,同治与皇后行完大婚仪式并相继在太和殿举行亲政大典后,于三月初恭渴东陵。就在这次恭渴中,同治奉慈禧的旨意,率领臣僚、术士为东西两宫太后在东陵界内选择的万年吉壤作最后勘舆。经过几日的勘察,认为此前所选吉壤确是&ldo;地势雄秀,山川环抱,实乃万古上吉之地。&rdo;同治返京后,遂呈陵址蓝图请两宫太后阅示,慈安、慈禧两太后亲率臣僚来东陵勘察,甚是满意。此处有两座后山,原来一座名为平顶山,一座名菩陀山,尊奉慈禧和慈安两太后的旨堂,同治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同治以朱笔改平顶山为普祥峪,改菩陀山为菩陀峪。随后打桩立记,拟在普祥峪修建慈安陵,在菩陀峪修建慈禧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