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了郡守,梁师都就近找上了突厥人,领了一面狼头纛,号大度毘伽可汗、解事天子,也算正式开张了。
这一年,南方的起义已经如火如荼。梁师都算后知后觉了,规模也不大,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地处西北的割据势力是最后被平定的。
在这一个月,梁师都起事的消息越过黄河,传到了河东,那里也有一位军将举起了反旗。
那位我们已经介绍过,那是马邑郡的校尉刘武周,同样,刘武周也领了一面狼头纛,号定杨可汗。
像是连锁反应一般,动乱的冲击波抵达了黄河上游。
两个月后,四月初三,金城郡(甘肃兰州)。
金城郡的郡治在今天的兰州市城关区,这一天,城内十分热闹,金城令郝瑗摆了酒席,犒劳城内的将士。郝瑗是个负责任的人,不久前,为了对付郡内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特地募了数千兵马,发了铠甲武器,吃完这顿酒,就准备出城剿匪了。
酒席上,郝瑗号召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然后出城努力砍人,为国争光。说这个时,郝瑗没想到席上有人准备用他的兵马为自己的事业开光。
吃到一半,有人掀翻了酒桌,打烂了酒杯,拔出了刀剑,冲将上来,一把擒住了郝瑗。
然后,当头一人转身,喝住了目瞪口呆的士兵,下了一个命令:&ldo;开仓赈施!收捕反者。&rdo;
很快,粮仓打开了,金城郡的官吏被抓了起来,也就是说,此人造反了。
造反者是金城府校尉薛举,这位仁兄是本地豪强,家里有钱,身边有朋友,这样的人在乱世中不造反那就有点浪费了。起事后,薛举自号西秦霸王,名称跟西楚霸王项羽有点相近。这个称号还算实事求是,一来,薛举起事之地确属西秦,二来,薛举确有霸王之力。介绍此人时,史书用了容貌瑰伟,凶悍善射,这倒常见,不常见的是后面这个形容词:骁武绝伦。在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的传记里都没有这样的词语。可见,论武力值,此人实是那个时代的第一人。更威猛的是,他还有一个叫薛仁果的儿子,多力善射,号称万人敌。
虎父豹子,这一对父子搭档开张以后,势头很猛。招集群盗,攻城略地,兵锋所指,攻无不克。没用多少时间,就占据了陇西全境(陇山之西),拉起三十万的队伍。
薛举高举猛打,将另一个人逼上了梁山。
三个月后,七月初八,武威郡(甘肃武威)。
夜已深,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还没有睡,此时的他全身铠甲,紧张地聆听着外面的一切。
很快,外面喧哗声一片,李轨霍然起立,跃将出门,身后,是全副武装等待已久的甲兵。领兵出来之后,李轨径直扑向了郡府,在那里,他碰到了已经攻进城的外兵。
里应外合之后,李轨擒住了郡城的官吏,第二天,李轨便打出了他的旗号‐‐&ldo;河西大凉王&rdo;。
跟梁师都、刘武周、薛举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不同,李轨起事并不是有什么大的想法,他只不过是想保住家业。
李轨家是武威郡的大族,家大业大,又偏偏靠近薛举的金城郡,薛举起事以后一定会前来叨扰(也就是打劫)。而指望隋朝官员保护乡邻就不太现实了,于是,李轨联合郡内豪杰,直接接了隋朝政府的班。
事实证明,靠天靠地靠政府还不如靠自己,起事没多久,薛举果然来了,李轨集结兵力,击退对方并趁势攻占了张掖、敦煌、西平、枹罕,掌控住河西五郡,也算做大做强了。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梁师都、刘武周、薛举、李轨这四位都是当地豪强,也都是隋朝军府的军将。造起反来,很高,步子很大,基础很牢,对于李渊来说,实在都是劲敌,但对于李渊来说,这四位又各有不同,他们有隐患最大的,有威胁最大的,有可以拉拢利用的,有势头最猛的。
最猛的是薛举父子。
薛举很生气,他气的是李渊,算起来,他是四月起的事,比李渊还早了一个月,可李渊不讲先来后到,睡了懒觉还赶了早集,竟然趁他在陇西扫荡时,抢先占据了长安。
到了此时,薛举才发现没抢先占据长安的劣势来。李渊在长安称帝,有高大的宫殿,有无数的人才,当然,顺便提一句,薛举也称帝了,号称秦帝。而且也比李渊早,但称帝这种事,又不是抢注商标,谁抢在前头谁就正宗,事实上,称帝好比房地产开发,讲的是地理位置跟配套设施,秦帝地处中华郊西,没有宫殿群,没有文武百官,没有正宗的皇家礼仪。搞起来不伦不类,跟李渊比起来,薛举也就办了一草台班子。
都是皇帝,差别咋这么大呢?薛举决定从李渊手中夺过一切。
下定决心之后,薛举派遣万人敌儿子薛仁果攻下秦州,紧接着,又向凤翔发起了攻击。从地图上如果将兰州、秦州、凤翔画一条线,就会得到一支箭,箭头的位置正指向长安。
李渊,把你的长安让给我!
显然,李渊也注意到了薛举的不合理诉求,为了回绝对方,他派出了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去迎战薛举的万人敌儿子。
拼爹的时代还未来到,现在是拼儿子的时候。
【失败初体验】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的十二月,北风在陇山之上翻滚,薛举的内心也感到了一丝寒意,就在不久后,他的万人敌儿子薛仁果被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从扶风赶了回来,此次交战,损兵一万,李世民还一直追到了陇山脚下,要不是大冬天不适合举行登山活动,说不定李世民就攻到了他的帝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