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而不需借助于爱尔兰的基地。1再者,张伯伦‐‐一个对外事务的乐观主义者‐‐也希望,假如爱尔兰对英国的积怨能够平息的话,它对联合防御问题最终将会采取一个较为合作的态度。2张伯伦把放弃英国的防卫权利描述为一种&ldo;诚意的行动&rdo;。3不幸的是,爱尔兰的主要愤懑,国家的分裂,依然存在,甚而在协定签署后的数月间,一场反对继续保持分裂35的运动又变本加厉地展开了。41938年10月17日,德&iddot;瓦勒拉在接见一位英国报社记者时就他准备为那六个郡提出的条件作了重要的声明。这些条件是:地方事务实行自治以及把英国议会保留的权力移交给都柏林的一个全爱尔兰的议会。保留的权力是指那些有关防务、对外关系和关税及货物税的权力。5当问到在防御措施和同英联邦关系问题上,一个统一的爱尔兰将采取什么政策时,德&iddot;瓦勒拉没有明确表态。他认为同英联邦之间或许将会保持某种形式的联系,并且&ldo;可以设想,如果将来出现危急情况时,一个统一的爱尔兰将愿同英国合作一起来抗击对他们的共同进攻&rdo;。但是他接着说道,&ldo;一旦欧洲战争爆发,而爱尔兰的分裂依然如故的话,那么,这种合作的可能性便非常非常少了。倘若这场战争发生,而英国军队仍占领着爱尔兰的任何部分,那么,爱尔兰人对不论什,么合作,肯定都将抱敌对情绪的。&rdo;1在第二年期间,1939年2月及4月,德&iddot;瓦勒拉一再明确表示,如果战争爆发,那时爱尔兰的政策将是中立政策。&ldo;政府政策的目的是保持并维护我们的中立。&rdo;2虽然德&iddot;瓦勒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爱尔兰,但他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态度对爱尔兰共和军3的极端分子是格格不入的,他们于1月15日发表声明,要求英国从整个爱尔兰撤出&ldo;它的军队、它的民政官员和机构,以及所有各类代表&rdo;。4同时,他们以一份最后通牒送交给了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要求在四天内撤走全部英国军队,并威胁说,如果这个要求不予照办的话,就要进行报复。5爱尔兰共和军&ldo;宣战&rdo;后不久,接着就在英格兰接连发生了几起炸弹爆炸事件。在爱尔兰,德&iddot;瓦勒拉迅速采取了行动来对付爱示兰共和军对他权力的威胁。1959年2月8日,向众议院提出了一项使政府有权即时对反叛者采取行动的法案。5月301查德菲尔德勋爵:《它或许再会发生》(lord插tfield:itighthappenaga),伦敦,海涅曼,1947年版;第126‐127页。2见基思&iddot;法伊林:《内维尔&iddot;张伯伦传》(keithfeilg:thelifeofneville插bern),伦敦,麦克米伦:1946年版,第310页。3下院辩论,1938年5月5日,第5辑,第335卷,第1077栏。4见多纳尔&iddot;奥沙利文:《爱尔兰自由邦及其参者院》(donaio&rso;sul-livan:theirishfreestateanditssenate),伦敦,费伯,1940年版,第584页以下。5当问到克雷加文勋爵(当时的北爱尔兰首相)对德&iddot;瓦勒拉讲话的反应时,他说:&ldo;我只能重申北爱尔兰的老战斗口号,那就是&lso;不屈服&rso;&rdo;(《曼彻斯待卫报》,1938年10月18日)。1《旗帜晚报》(evenlngstandard),1938年10月17日。2德&iddot;瓦勒拉1939年4月16日在克莱尔郡的思尼斯的一篇讲话。3七名第二届议会的残留成员于12月8日把他们的&ldo;权力&rdo;移交给了爱尔兰共和军的委员会。这七名人员曾扳绝接受1921年的条约,并宣称他们是爱尔兰共和国的合法政府。4《泰晤士报》,1939年1月17日。51939年7月24日,下院辩论,第5辑,第350卷,第1047栏。
日颁布了一条惩处叛国法令,准许对叛国罪犯处以死刑,6月14日又通过了危害国家法案。第二项236法案授权政府得以宣布一个组织为非法,并设立特别刑事法庭。基于这些权力政府就在6月23日宣布爱尔兰共和军为非法。8月23日,又发布两项公告,宣布法令的补充条款生效。这些条款使政府有权不经审讯径行拘留嫌疑分子,并设立一个由五名陆军军官主持的特别刑事法庭。1然而,尽管爱尔兰政府准备采取这样严厉的手段自己来对付爱尔兰共和军的作乱分子‐‐并在以后的岁月里也这样做了‐‐但是,当一名遇难者在考文垂市的一次炸弹爆炸事件中丧生后,英国法庭对荫名被指控犯有杀人罪的爱尔兰人判处死刑时,还是立刻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义愤。为了争取缓刑,爱尔兰政府通过他们驻伦敦的高级专员杜兰蒂,并直接由德&iddot;瓦勒拉出面求情作了巨大的努力,但都归徒劳。爱尔兰人民把行刑的那一天定为一个哀悼日来作纪念。1939年春,爱尔兰和大不列颠之间关系的改善,又因英国政府做出的一项决定而受到威胁,那是4月26日张伯伦在下院宣布的在联合王国包括北爱尔兰实行征兵制的决定。2强制征兵本会遭到六郡的少数民族主义者的激烈抵制,他们会得到来自边界南部的道义上还可能是物质上的支持。而这一计划更被北爱尔兰的天主教统治集团诬蔑为&ldo;一个侵犯我们民族权利的行动&rdo;,14月27日,德&iddot;瓦勒拉在众议院宣布,鉴于&ldo;昨天发生的一些严重事态&rdo;,他取消了原定在4月28日的对美国的访问。25月2日,他声明&ldo;他已就英国威胁将在我国北部实行征兵一事提出最强烈的抗议&rdo;。3爱尔兰对北爱尔兰的主权要求虽没有被接受,但设在威斯敏斯特的政府认识到,对隶属于联合工国的少数民族主义者,违背他们的意愿强制征兵既不公平,也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北爱尔兰首相克雷加文勋爵希望在六郡实行征兵,但到5月4日当张伯伦在国会提议对军训法案进行二读时,他又宣布,义务兵役制将不在北爱尔兰推行。45月26日,该法案颁布后,德&iddot;瓦勒拉向英国政府进一步提出抗议,反对在英国的爱尔兰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但是,由于法律上爱尔兰还是英联邦的一个成员,它在英国的公民就具有和英国公民同等的身份,享有同样的权利,负有同样的义务。因此,抗议被置之不理。5第二节从战争爆发到袭击珍珠港(一)同英国和美国的关系紧接德国入侵波兰之后,爱尔兰政府当即采取一些步骤,来贯彻执行德&iddot;瓦勒拉早先所宣布的中立政策。为了制定授予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权力的法律,9月2日众议院召开了会议。德&iddot;瓦勒拉强调说,他的政府决心坚持爱尔兰的中立,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但他保证,将尽一切努力来保卫爱尔兰的利益,和不使任何交战国对爱尔兰的中立产生任何怀疑或找到任何正当的抗议理由。这项授予政府以广泛战时权力的法案获得了全体的一致通过。1奥沙利文:《爱尔兰自由邦及其参议院》,第590‐592页。2下院辩论,第5辑,第346卷,第1150‐1154栏。1奥沙利文,前引书,第587页。2《泰晤士报》,1939年4月28日。3《众议院辩论》,1939年5月2日,第1415栏;参阅《曼彻斯特卫报》,1939年5月3日。4下院辩论,第5辑,第346卷,第2103‐2105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