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到英美港口的物资以示报复。荷属东印度和日本的贸易到11月也陷于停顿。与此同时,赫尔与野村的外交会谈已进入最后阶段;国务院里似乎在日本究竟会对这种经济压力作出多大程度的有利反应的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但对放松压力将鼓励主战分子这一点一般都是同意的。很清楚对日本实施彻底的经济制裁,已为时太晚,不能实际限制它的作战能力,但是,显然还是能及时地使日本认识到,要想走只是进攻英国和荷兰领地的这条捷径,将是战略上的一个错误。到了1941年12月。德国和意大利正面临着一个经济战的新局势,在新局势中它们早先拥有的优势将一去不复返了。管制非洲和美洲的货源,关闭横贯西伯利亚的路线,以及德国未能夺到伊比利亚半岛和中东,终于切断了轴心国的除从海外走私运进数量有限的补给品之外的全部供应来源。持续的激烈战斗已经开始显示出库存和生产能力的限度了。大规模空中轰炸很快就将给后方造成严重的伤亡。迄今为止,盟国经济战攻势是否已证明了在这方面的努力卓有成效呢?它肯定没有使德国屈膝,但这并不是说,即使不存在封锁的话,德国的情况也不会好得多。除了切断德国正常的进口之外‐‐这一具有持久和必然性质的优点往往为批评盟国计划的那些人所忘怀‐‐盟国还创建了一个高度复杂而灵活的运用经济压力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将在战争的后几年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章英美的努力(1942年1月‐1945年6月)第一节要塞欧洲:封锁的战略当新的盟国英国和美国在珍珠港被袭后对决定经济故的基本因素进行重新估价时,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主动权,并且他们本身也在经济上受到了打击,其规模远远超过他们迄今所经历过的任何打击。现在的同盟大国中已包括了俄国和美国这一事实,意味着这两个国家将不再是轴心国在欧洲的经济直接的或间接的供应来源了,但是,到了1942年春天,由于日本在远东的胜利,却造成了一种反封锁,达到今人棘手的程度。在大战的这一阶段,封锁(连同轰炸)仍然是盟国进行经济战的主要武器,而且二般说来确实也是战争的主要武器;经济战的方法,同法国失陷后所采取的那些方法相比并没有什么改变,虽然在政策上有了重大发展,特别是空袭和先买权都已见诸实施了。经济作战部认为,除非等到德国决定性击败了俄国之后,德国的经济状况可能将比它以前任何时期都呆滞和脆弱得多。但是,该部主要关心的是德国对盟国封锁的威胁。因此,在1942年,经济作战部把防止在德国和日本控制区之间偷越封锁作为它的最重要的目标。到1941年底,对欧洲德占区的海外封锁实际上业已完成;除了法属殖民地用维希的船只从法国的北非和西非将它们的产品运抵敌区以外,对中立国的供应商和船主采取了各种管制和施加压力的方法(强制实施的航行证,船舶许可证,以及附设的机构),加上英国海军进行拦截作为最后的关卡,这些就卓有成效地封闭了除继希船只运截的法国北非和西非的殖民地土产到达敌占区以外的所有一切的供应渠道。1941年夏季,曾重新发生过突破封锁的事件,但是,都被英国海军制止了,而且停泊在美洲各港口的敌船都被封住了,从而减少了对于重新出现突破封锁情况的担忧:海军的行动至少也暂时阻止了法国货物通过远东和马达加斯加外流。但是,日本的参战和它随后对各地的征服,造成了一片幅员辽阔、经济丰裕的新敌占区,使日本可以得到大量原料供应,足以弥补它长期匮乏的绝大部分物资以及德国当前主要缺乏的许多物资。于是,封锁问题就从不让一个敌人得到中立国物资变成不让两个敌人之间互相取得对方的产品了。据估计,只要有十二只船的货物就足以解决德国1942年对橡胶、钨、锡、丝、麻和植物油的基本需要;突破封锁的船只很可能给日本带回昂贵的滚珠轴承、精密仪器、机床或者还有技术人员。日本仍然需要取得铝、铜、羊毛和棉花等的供应;它可以在澳大利亚得到铝和羊毛,在缅甸得到铅,在印度得到棉花,在南美各市场得到铜、羊毛和棉花。新加坡失陷后,日本扩大了征服的范围,并直接控制了英帝国这些资源地或通向南美各港口的航线;因此,在经济战的领域里展开了甚至更加可怕的前景。如果日本终于夺取了印度洋各基地,并于盟国在中东受挫后同轴心国家联结在一起从而取得最大成功的话,那么远东和地中海之间就可建立起一条直接的航线。在这些估计中,法国的海外属地和法国舰队成为导致灾难的因素。马达加斯加可以成为新加坡和欧洲之间的一个中间加油站;法属西非、法属北非和北非大西洋各港口可以多少在轴心国的控制下成为集散地。西班牙北部各港也可以用于转运业务。但是,盟国也得面对一场经济战,其规模不亚于他们自己对德作战的规模。到了1942年春,日本的胜利已使盟国得不到橡胶、锡、铬、钨和石油这些重要物资的供应,如果日本在印度和澳大利西亚继续取胜,那么盟国只剩
非洲和美洲各国是它的供应来源了。迄今为止,德国并没有多大兴趣(也由于机会有限)要对盟国的供应来源发动一场经济战,虽然他们在使用潜艇战攻击盟国的船只上一直十分活跃。但是,据认为,日本是完全意识到这种经济战的前景,并且可能会把重要供应品列为它专门攻击的目标。而且预料甚至还会攻击盟国在拉丁美洲的供应来源,在美国国务院中萨姆纳&iddot;韦尔斯特别感到这种危险。1942年1月他去参加里约热内卢会议,那时,他已很明白自美国海军在珍珠港受到重创之后,&ldo;从加拿大到智利这条太平洋海岸,现在是已处于&rdo;日本炮火之下了。1甚至也不能完全排除来自达喀尔的直接攻击,但是,主要的危险似乎可能来自某些国家中大批组织完善的少数民55族亲敌分子的阻挠和破坏,甚至武装叛乱。国务院的这种关切,并没有因为阿根廷和智利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拒绝放弃完全中立的立场而有所减轻。这就是盟国在1942年头几个月从经济战中所看到的较为暗淡的方面。但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中显然也还存在着比较有希望的方面。1942年底以后,盟国的军事形势稳步好转,这意味着在战争的后期年代里,经济斗争中的优势对比是越来越肯定地有利于盟国了。首先,一般认为,只要德国被迫集中它的主要军事力量对付俄国,它对欧洲各中立国就不会那么可怕。这些中立国月前已减少至五个小国‐‐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和瑞典。这就相应地加强了英国用战争贸易协定、定额配给和先买权等手段以切断敌人供应来源的力量。而且这些中立国现在可能觉得不那么担心德国进攻的危险,而变得越加依赖盟国的海外供应,因此或许更容易被迫接受盟国提出的各种条件。到目前为止,它们已能够从海外中立国供应地得到他们所需的许多重要物品,只需要英国当局发给航行证就行了。随着美国和俄国的参战以及盟国供应计划的精心制订,现在统一使用船只的情况是这样紧张,致使中立国只有在盟国的同意下并在盟国作出牺牲的结果下才能获得它们的进口货。盟国审慎地行使它们的压力,可以希望达到两种目的,既能切断敌人的供应,又能自己得到这种供应,以此作为向中立国提供它们所需重要物资的交换条件。同时可能就此结束那种荒唐的价格市况,即盟国必须用大大抬高的价格买进,而以自由世界中通行的价格供货。其次,还有在更大范围内对德国控制的资源进行直接打击的希望。虽然突破封锁的危险有所增加,但是,德国对海上运输和海外供应的依赖也相应有所增加;因此相对说来,敌人的船舶比以前成为更重要的海上和空中攻击的目标。对敌人后方的空袭,迄今还没有什么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夜间轰炸也不很准确,威力也不很大,不足以造成敌方的重大损失。盟国希望空袭的范围和空袭的效力都能加大,也希望能解决白天空袭的问题。还存在这种希望‐‐后来证明是被大大夸张了‐‐整个欧洲彼占领国家有组织的抵抗将会提供另一种极为重要的武器。德国占领着面积六倍于大德意志的领土,人口有它自己56的二倍半,由于它越来越依赖这些国家,所以用破坏、政治斗争和其他方式来挑起麻烦的机会应该是很多的。正是根据经济斗争中这些新的前景和危险的全面形势,伦敦经济作战部1萨姆纳&iddot;韦尔斯(sunerwells)在《七大决定》(sevenajordecisions)中描述了他的优虑和自己的作用(伦敦,哈米什&iddot;汉密尔顿,1951年版),第101‐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