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范的苛政暴敛之法,很快就让原本富甲天下的楚国民不聊生了。一时间,民怨沸腾,动荡不已。天策学士拓跋常大为心忧,上书谏道:“殿下生长于深宫之中,却对于父辈艰难创就的大业如此不加珍惜!既不知稼穑之劳苦,更不知征战之危难,整日里只管驰骋遨游,雕墙玉食。府库已尽,还奢靡无度;百姓已困,仍厚敛不息。如今,东有淮南为仇敌之国,南有岭南怀吞噬之志,北有荆南日图窥伺,西有洞蛮骚扰不止。四面强敌环伺,每日忧惧,尚且难安,又怎可如此懈怠,招怨于国内?民谚道:‘足寒伤心,民怨伤国。’恳请罢除进贡稻米之命,诛杀周陟以谢罪于郡县,免去不急之事务,削减建造之劳役。否则,一旦祸败,必为四方所嘲笑。”
马希范览书大怒,当时就想治拓跋常之罪,但拓跋常乃勋旧老臣,功名素著,就连马殷都对他敬重有加,他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不过,他也有办法:既然不能对其加罪,干脆就避而不见!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耳不闻意不乱。
拓跋常自此之后大受冷落,却也无可奈何,他对客将区弘练道:“大王大逞己欲而刚愎拒谏,我好像已经看见他千余族人飘零他乡了。”
马希范闻听此言,更加愤怒,特意将守门军吏叫到跟前,说道:“我再不想见到此人了,以后千万不要放他进来。”
马希范不但荒淫无度,而且疑忌心很重,他听说执掌朗州军政的静江节度使兼侍中马希杲深得人心,便遣人去朗州密查。马希杲闻讯大惧,只好假装有病请求调回长沙,马希范没有答应,但却派了一位医者去给他看病,竟趁机把他这位亲弟弟活活毒死了。
辽人进入大梁的消息传到楚国后,天策副都军使丁思瑾上书建议道:“先王起身于行伍之间,以艰苦攻战而得到此州,以归附中原朝廷以控制邻国,如今已经传国三世,有地数千里,养兵十万人。如今,天子受辱,中国无主,实乃真霸主立功之时也!大王若能率全国之兵从荆、襄直奔京师,倡义于天下,大王必然如齐桓、晋文一般,留名千古!大王为何要耗尽国用而大兴土木为儿女之乐呢?”马希范不但不听,而且还削夺了丁思瑾的所有官爵。丁思瑾既觉失望,又感羞辱,竟自扼喉咙而死了。
所谓天作孽犹可免,自作孽不可活,马希范终因荒淫无度而身染重病。临死之前,他终于有所悔悟,病中经常想起拓跋常的谏言,越来越感到,拓跋常所言,皆是忠心为国,又特地召见了他,并遗命马希广继位,请拓跋常倾力辅佐。
马希范病逝时,年仅四十九岁,谥号文昭。
马希广,字德丕,乃马希范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人称“三十五郎”。因其性格恭谨温顺,故而深得马希范之爱,一直让他掌管内外大事。
马希范虽然遗命马希广继位,但不少将吏却另有打算,而且分歧很大,最终分为了两派:一派以张佶之子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为代表,他们认为,武平节度使、知永州事马希萼是马希范最长的弟弟,人称“三十郎”,应该立他为王;另一派以长直都指挥使刘彦瑫、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为代表,他们皆欲遵照马希范遗命,立马希广为楚王。
张少敌道:“三十郎年长而性格刚强,是绝不会甘心为三十五郎之下的。若一定要立三十五郎,也必须要有制服三十郎的长远对策才行。否则,社稷必有危难!”但刘彦瑫等人皆不以为然。
拓跋常虽然有马希范的临终遗命,但他心中却也想立马希萼,并劝马希广道:“三十五郎虽掌管军府,然而三十郎居长,请遣使以礼推让于他。不然,必起争端!”马希广虽然温厚,但总是不太情愿。
刘彦瑫等人则对马希广道:“如今,军政大权皆在殿下手中,上天既然授予,若不取之,必为他人所得,到时候,我等还有容身之地吗?”
马希广性格懦弱,一直不能决断。最后,还是刘彦瑫等人占了上风,遂称奉马希范遗命,立马希广为楚王。
张少敌、拓跋常皆叹道:“大祸将从此而起了!”
自此,张少敌与拓跋常就称病不出了。
田敏闻听楚王之位已定,这才进了长沙城,觐见马希广,并将刘知远即位为帝、建立汉室、辽人已被赶回契丹等事告诉了他。马希广对其大加抚慰,并遣使随田敏至大梁,奉表称臣。刘知远大喜,当即颁诏,以马希广为天策上将军、武安节度使、江南诸道都统,兼中书令,封楚王。
马希广胞弟天策左司马马希崇,为人狡诈阴险,按理说,他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当了楚王,他应该高兴才对。不想,他不但不高兴,而且还心存妒忌,竟然暗地里致书于马希萼,说刘彦瑫等人违抗先王遗命,擅自废长立少,欲以此激怒马希萼,他好趁机取利。
果然,马希萼听说后,当时就报条如雷,当即以奔丧为名,率军从永州出发,直奔长沙。
消息传到长沙,马希广大惊,连忙召刘彦瑫等人商议。刘彦瑫建议可让侍从都指挥使周廷诲率水军前去阻拦,马希广本无主见,只能依其建议令周廷诲出军。
周廷诲领命,率军行至趺石,正遇马希萼。周廷诲劝马希萼立即率军回永州,马希萼却道:“先王大丧,我为先王之弟,怎可不入城奔丧?于情于理,将军怎可阻止于我?”
周廷诲一想也是,只好命永州将士尽皆释甲入城。他则亲自陪着马希萼进入了长沙,并把马希萼安置在碧湘宫。刘彦瑫听说后,大为恼怒,当即劝说马希广只准许马希萼在驿馆行丧,不准他入宫与马希广相见。
马希萼又惧又气,只好上书请求回朗州。周廷诲劝马希广趁机将他杀了,以免后患,但马希广却道:“他是我的嫡亲兄长,我又怎忍心杀害他呢!我宁可与他以潭州、朗州分而治之,也不愿意害他性命。”于是,便厚赠马希萼,准许他回朗州。
马希萼回到朗州后,马希崇常为其探听马希广动向,一言一行,都遣人告知马希萼,并约为内应。马希萼暗自在朗州大肆招兵买马,准备起事。
耶律德光的“帝羓”运回上都之后,述律太后强忍着悲痛,对着耶律德光的“帝羓”说道:“孩儿,你先好好呆着,待各部平静如故之后,老身再来葬送你。”耶律阮自立为帝的消息传来后,述律太后不禁大怒,说道:“我儿平晋取天下,有大功业,其亲生之子皆在我身边,理当由他们继位!而兀突背弃大辽投靠中国,如此叛国之人,其子又怎能继位为辽人之主呢?”当即就召集各军,准备阻止耶律阮入境。然而,在选择统兵之人上,述律太后却颇为踌躇。最后,他竟然用了一个让所有辽军将士都颇感意外的人为前军主帅,此人就是——汉臣李彦韬!
李彦韬随晋少帝石重贵北迁后,就主动投靠了述律太后。李彦韬此时刚过四十,不但长相俊美,而且能言善语,因而,很快就博得了述律太后的喜爱。一世英名的述律太后此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竟然以李彦韬为排阵使,命其率前军阻止耶律阮入境,她自己则亲率大军随后跟进。
耶律阮闻讯,只好以伟王为前锋,迎战李彦韬。不想,李彦韬在石桥一见到伟王之军,竟然一箭不发,就主动打出了降旗。不久,述律太后率大军抵达,李彦韬亲自率军相迎。述律太后万没想到李彦韬已经投靠了耶律阮,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李彦韬擒获了,太后之兵见状,皆纷纷弃械投降。
“独眼龙”耶律阮将述律太后幽禁在了阿保机之墓所在地——祖州。述律太后又气又悔又恨又羞,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耶律阮大喜过望,他万没想到他竟能如此轻松地回到上都,堂而皇之地当上了大辽的皇帝。其祖母述律太后既已不在,他就再也没什么顾忌了。此次南行,让他见识了中国的礼仪与中国皇室的威严,便学着中国皇帝的样子,自号天授皇帝,年号则改为天禄。李彦韬、冯玉等汉臣本就善于逢迎,因而很快就博得了耶律阮的宠信,而契丹众将和诸酋长却恰恰不懂得如何讨耶律阮欢心,甚至还经常直言顶撞他,久而久之,耶律阮便对他们敬而远之了,几乎所有的军国要事则全都委托给了高勋、李彦韬、冯玉等晋室旧臣。他自己则整日里沉溺于酒色,极尽享乐之能事。契丹人大为失望,不少部落纷纷叛乱。无奈之下,耶律阮只好亲自去平叛。然而,叛乱却此起彼伏,耶律阮四处奔波,整日里忙于平叛,故而,数年之间,根本就顾不上中国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