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买给晏懿轩敲广播体操的那个鼓都便宜,那还犹豫什么?买啊!
宁真逸买下别院后,拜访了那个小村子的村长。小村子叫做丰南村,由于常常被官府安置流民的缘故,村中人姓氏很杂,并没有什么大族。村中最大的就是村长和里正。
宁真逸跟村长说,自己刚买下的别院里面要重新盖,让村长推荐村里会盖房子的人来做活,再雇两个会做饭的大婶负责烧饭。
老村长听了,特别高兴,马上答应了下来,告诉宁真逸两日后就能找齐人手。
盖别院这事,宁真逸还是很上心的。原因很简单,如今宁家的孝期已经过去一半了,再过一年半,宁真逸就要来柳怀书院求学。弟弟妹妹们年幼,家中除了自己以外,正经主子全是儿童,谁能放心得下?到时候肯定全家都要搬过来的。
出孝那一年刚好又是科考年,但刚出孝的自己学业必然比三年前生疏,再一耽搁又是三年。
乡试倒也罢了,考试地点在府城,可是考会试却要上京。一屋子小孩儿,自己能安心走开吗?说不定还要再等等,等真琦大一些,能管事做主了,才敢走。
这样三年又三年的,这就是六年过去了。
也就是说,这个别院,宁家人至少要住三到六年,能不好好盖吗?
宁真逸通过牙行请到了府城十分有名的园林设计师。这位设计师姓杨,单名一个静字,今年二十一岁,也是个秀才。
宁真逸和杨静两个人跑到别院好一番指指点点絮絮叨叨,终于在一天后定下了设计方案。
经过测量,这座别院长56米、宽50米,院门朝南开。
别院里目前只有四间屋子,一间厨房、一间茅房、一间浴房、一间卧室。除此之外,大门内侧有一倒座房,是给门房住的,不是正经房子。
原先这别院只住了三个人,什么厨房茅房都特别小。除了门口的倒座房,没有一间屋子符合宁真逸的要求,全部都要拆掉。后院的菜地自然也不可能全留下,整整四亩的菜地,宁真逸只打算留半亩。
整个别院中轴线的中间,盖正屋,正屋两侧加盖小厨房和水塔,后方弄成小花园。正屋前方两侧,东西厢房各盖三间。东西厢房后面,分别种不同品种的观赏性花木,花木的后方,贴墙再分别加盖一排厢房,给下人住。府城这地方文风鼎盛,私塾众多,自然不需要宁真逸把自家中庭拿出来充当启蒙班了,他打算在中庭种点花、树,再在紫藤花架下面摆些石桌石凳、躺椅之类,作休闲之用。唔,还可以弄个水缸养点锦鲤呢。
大门进来,贴着墙盖两间门房,门房过去分别盖男女下人房。
东南角盖大厨房,是给全家下人做饭的地方。西南角盖柴房,用来囤日常用的柴火。东北角和西北角盖茅房,菜地就选后院正中间靠后的位置,留上半亩地,再围着菜地挖一圈两米宽的荷花渠,种花养鱼。
要种在渠里的莲藕,从空间里出。要知道空间池塘里的荷花,可是当初老祖宗获得的,经过人工选育的食用品种,莲蓬格外大。
至于荷花渠东西两侧,照样种水果。
空间里各种果蔬,若没有及时采摘,就会停留在成熟的那一刻,如今池塘里密密麻麻长了一大堆莲蓬呢。若非如此,恐怕荷花早就因为无人打理而挤死了。
趁着这次改造别院的功夫,宁真逸把空间里计划要弄出来种在别院的蔬菜全收拾了一遍,确保盖好后第一时间就可以把它们种下去。
整个院子住人的房子加上厨房、柴房、水房等,共计三十多间。
定做给排水系统的零部件,需要费一些时日才能做好。宁真逸和杨静都觉得可以先挖地下室。
杨静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挖地下室这种事情,宁真逸很放心地交给了他。约好了等给排水系统安装完毕,再喊宁真逸来验收。
给钱大留了一笔银子,让他在府城做监工,宁真逸独自跟着竹静斋的车队回了县城。
再过半个月就又是一年秋收之时,宁真逸还要赶回去盯着村里那十几亩地呢。今年是玉米土豆红薯种植的第二年,今年的亩产量非常重要,宁真逸对此十分期待,而且两堰县那县太爷估计也挺着急的。
宁真逸的佃户姓白,户主名叫白庆生。白庆生种植三种作物已经是第二年,已经是心中有数了。按照他的估计,今年三种作物的产量肯定还要再涨一些。但附近三个村子的农民心里没底。他们不是担心作物亩产量不够,他们担心的是自己不会种,把好端端的粮食种坏了。
李家村外,李家村、白家村、赵家村三个村子的村民围在宁真逸家的地旁边,大家太紧张了,没有一个人出声,甚至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田边的气氛静默到压抑。
宁真逸手中拿着刚掰下来的玉米棒,剥开皮,送到唇边啃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