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把包扔到车上,然后来到了田福堂家的院子里面。
润叶妈已经把菜都弄好了,八个菜里面有五个都是硬菜。
许大茂:“这也太丰盛了,谢谢田支书的热情款待。”
“许老师,你可是稀客,这都不算啥。”
“对了,今天有煎饼吗?这陕北的煎饼可是一绝。”
“用煎饼把这些菜卷起来,配点蘸汁那才叫好吃呢。”
田福堂:“许老师,您对额们这里的吃法,还挺熟悉嘞。”
“咋能没有煎饼呢,都准备着呢,您说什么时候吃,咱们立马就上。”
陕北的煎饼,是典型的民间小吃。
其制作程序繁琐,对水的软硬度有严格要求。
要用泡软的荞麦糁糁洗出糊糊,沉淀好后,舀入专用的篦子上一张一张摊出来。
成品洁白如雪,薄如蝉翼。煎饼娇嫩不易保存,须在短时间内食用。
今天田福堂准备的是,陕北地区的特色米酒。
米酒为黄色浊酒,呈粥糊状、浑浊黄稠、如黄河万里浊水。
陕北也叫它“甜酒”、“稠酒”、“浊酒”、“混酒”。
在当地,各家各户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做一点。
这东西相当考验技巧,做得好的、甜;做得不好、酸。
入口的第一感觉,那就是馊败,给人一种难以下咽的感觉。
等你再尝一口时,甜味上口,非常耐得住品味。
再喝的时候,米香、酒香、甜香,扑面而来,喝完胃间无比的舒爽。
米酒酸了不好喝,太甜了又不香,必须恰到好处才行。
早在元曲当中,就有描述这种黄色米酒的。
无名氏杂剧《延安府》。
“俺准备些肥草鸡儿、黄米酒儿。”
说的便是肥的母鸡、黄的米酒一一或黍做的酒。
无名氏杂剧《朱砂担》。
“他昨日多吃了几碗酒,我则是多吃了那几碗黄汤。”
黄汤也是黄色米酒一一浊酒。
更有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诗歌《回延安》中写到。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村中人家自酿的米酒,田福堂都喝过,自然知道谁家酒香。
这是他今天专门从别人家淘换回来,招待许大茂的。
许大茂喝了一口,感觉确实挺不错的。
比在原西县那帮人,招待自己还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