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我国古代的造纸(1)
我国古代的造纸
纸是用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纸质粗糙,数量少,成本高,并不普及。公元105年,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之前的工艺
根据汉代的《淮南子》记载,一个叫仓颉的贤人发明了文字。仓颉制造文字的时候,&ot;天雨粟,鬼夜哭&ot;天上往下掉粮食,下粮食雨,鬼神都在夜里痛哭流涕。文字创造出来以后,需要把它书写下来,这才能够传播,这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书写材料。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ot;简牍&ot;,&ot;简&ot;就是竹片,&ot;牍&ot;就是木片。简牍是比较薄,比较窄的长条。每片宽度不超过1厘米,长度从十几厘米到六七十厘米,一般的是20厘米左右,古人把一根一根的简牍,用绳索把它串联起来编成册。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们就能够看到&ot;册&ot;这个象形文字。在中国比较早的古代典籍《尚书》的《多士篇》里边,它记载&ot;惟殷先人有册有典&ot;。说明在殷商时期,人们已经使用了简册来记录文书,记录日常使用的文字。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石刻也是一种文字载体。早在几万年以前,古代猿人就在石头上作画,在古代埃及,在大约5000年以前,已经有了文字石刻,相对来说中国的文字石刻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晚。我们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大规模地使用文字石刻,基本上是在汉代以后的事情,但是后来居上,中国的石刻不但数量多,而且它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的载体。但是,石刻的实用性相对少一些。所以很多石刻都是具有纪念性的,或者是为了永久保存才制作的,不能作为文字的载体广泛地使用。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所以古代也有用丝帛来书写的文书。在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一座楚墓里边,发现了著名的战国楚帛书。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里,发现了大量西汉初期的帛书。这些都是古代帛书的发现,但是由于帛书它的价格比较高,丝绸的价格比较昂贵,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边,简牍是我们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载体。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造纸术的发明,不但改变了&ot;缣贵而简重&ot;的现状,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西汉的造纸工艺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长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后汉书&iddot;蔡伦传》明确记载:&ot;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39;蔡侯纸&39;。&ot;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一些学者把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但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人们才发现,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纸。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在此之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ot;居延纸&ot;,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ot;扶风纸&ot;。1979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掘出的&ot;马圈湾纸&ot;,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绘有地图的麻纸&ot;放马滩纸&ot;。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2002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定名为蔡伦前纸--悬泉置纸。从同时出土的纪年简牍和烽隧砖块看,遗址的上限为汉武太始三年(公元前94),下限至魏晋,历时400年左右。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