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有&ldo;把浅军&rdo;的存在,反而让李璟放松了对中原政权的警惕,他天真的认为北方政权没有南下,是因为顾忌南唐的实力,而非&ldo;把浅军&rdo;。寿州监军吴廷绍觉得&ldo;把浅军&rdo;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上书李璟,请撤&ldo;把浅军&rdo;,能省下不少军粮。这种愚蠢至极的自杀之举,李璟居然同意了。
柴荣之所以选择在冬季进攻淮南,主要原因就是冬季淮河水位下降,方便渡河。不过淮河在冬季虽然水位下降,但并不是河床见底。周军有的是办法,李穀率军来到淮河北岸后,立刻打造浮桥,周军踩着浮桥,从正阳(今安徽寿县西南)渡过淮河。
关于柴荣率军渡江,还有另外一种有意思的说法,就是周朝的军队是打扮成商人,骗过了南唐守军,混过淮河的。据宋人著撰的《五国故事》记载,&ldo;伪侍中周宗既阜于家财,而贩易,每自滩上通商,以市中国羊马。及世宗将谋渡淮,乃使军中人蒙一羊皮,人执一马,伪为商旅,以渡浮桥而守,继以兵甲,遂入临淮。&rdo;(1)
周宗是南唐重臣,也就是后主李煜的岳父,大周后和小周后的父亲。周宗和中原进行羊马贸易,柴荣正是利用这个机会,派出大队精干军人,伪装成过河进行羊马贸易的商人,混过南唐方面的安检点,进入淮南。所谓的羊,实际上都是周朝军人披着羊皮,趴在马上,场面确实很有趣。
经过柴荣的军事改革,周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但却是以陆军为主,不擅水战。现在过了淮河,进入淮南腹地,他们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十二月初,周忠武节度使王彦超率本部在寿州城下大败南唐军二千余人,不知道这股南唐军是不是刘仁赡指挥的,应该不是。几天天,周军先锋都指挥使白延遇又在山口镇打败一支千余人的南唐军队。
好消息不断传来,但此时的柴荣并不开心。因为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周朝肱股重臣、枢密使郑仁诲病故。郑仁诲是柴荣的左膀右臂,柴荣极信得过他。柴荣北讨刘崇期间,郑仁诲留守东京,&ldo;调发军须,供亿无阙&rdo;(2)。
可惜郑仁诲命数已尽,未几而终。柴荣悲伤难忍,数次来郑府哭丧,以示惜才之意。料理完郑仁诲的丧事后,柴荣平复了悲痛的情绪,投入到对南唐的这场决定双方国运的战争中来。
至于留守汴梁的人选,柴荣任命镇安军节度使向训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王朴为副,另外由彰信军节度使韩通负责汴梁防务,共同看好后院。一切准备就绪,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初八,柴荣率军离开汴梁南下,迈出了征服天下的第一步。
此次南下,柴荣的战略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江东的门户寿州。柴荣又下了一步棋,归德节度使李重进率兵直趋正阳,河阳节度使白重赞率兵屯守颍上。正阳和颍上分别在寿州西边的淮河两岸,柴荣的打算缩小对寿州的包围圈,慢慢吃掉寿州。
周军大举南下,在南唐官场引发了极大的震动,特别是对李璟来说。想必李璟肯定后悔听信了吴廷绍的连篇鬼话,撤了把浅军,让周军轻易渡河。现在不是吃后悔药的时候,必须保住寿州,否则将会在淮南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弄不好整个淮南都要丧失。
北上救援寿阳的人选,李璟出人意料的选择了神武统军刘彦贞。刘彦贞是南唐著名的饭桶将军,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好差事给办砸了。此公曾经做过一件特别无耻的勾当,他在主政寿州期间,打着修建护城河的旗号,将寿州附近的安丰塘水引到了护城河。
安丰塘是周边农田水利浇灌的最大水源。安丰塘干涸后,附近耕地没水可用,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而此时南唐朝廷又逼着百姓交粮。百姓被逼到上绝路上了,只好忍痛卖地。
刘彦贞手上有钱,但却以跳楼价收购农田,反正刘彦贞算准了百姓急需用钱,坐地起价,狠发了一笔横财。刘彦贞随后又把护城河的水放回安丰瑭,李璟那边也好交待。刘彦贞做人如此无耻,李璟不闻不问。用此人为将,南唐不败,实在是没天理了。
‐‐‐‐‐‐‐‐‐‐‐‐‐‐‐‐‐‐‐‐‐‐‐‐‐‐‐‐‐‐‐
(1) 《五国故事》卷上
(2) 《旧五代史郑仁诲传》卷一百二十三
谢谢大家对在下的鼎力支持,在下唯有努力写帖,方以为报。无论是支持,还是有不同意见,都是对在下的鼓励,感激不尽。柴荣这个帖现在只是刚开始弄,先把正文发上来,然后再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能有幸出稿,到时一定通知大家。
对南唐最威胁的政权,是吴越。因为吴越与南唐的边界,离金陵实在太近了。一旦吴越兵突破常、润防线,就能兵临金陵城下。而闽、南汉、楚,一则实力稍逊于南唐,二则离金陵太远,不如吴越更具威胁。南唐立国的根本实际上就有两点:在东线守住常、润,在北线守住淮南,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虽然周夺去淮南,南唐依然立国十六年,但这时的南唐不再是南方第一大国,整体实力与吴越相差无几了。
看到红军兄捉到这么多虫,非常的汗颜,怎么会有这么多!而且有些常识上的错误,实在不应该,惭愧。兄说的是极,&ldo;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rdo;许多政权之所以被灭亡,主要先出内乱,然后外敌乘其衅,一鼓而下之,最典型的就是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