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周世宗在位多少年 > 第89章(第1页)

第89章(第1页)

《南唐书》:周兵死伤亦甚众,世宗怒。尽屠城中诸民,焚其室庐。(7)

在以上这五种史籍中,《旧史》只提到了六军大掠,估计是周军掠夺城中财物,但并没有提到屠城。《新五代史》更简单,只提到了张彦卿战死。《资治通鉴》也没有提及屠城一事。只有《南唐书》、《江南野史》记载了周军屠城,却都没有提及柴荣下令屠城。而陆游书说的最为明确:周军屠城,杀尽城中百姓。

另外,在《册府元龟》中,关于攻楚州一事,宋朝的史臣们也并没有提到柴荣下令屠城的记载。&ldo;显德五年,南伐楚州,率战士持火炬,以几其城楼,克之。帝计其败卒必将南遁,因亲领卫士及骁骑数百于南城逐之,又杀数千人,楚州遂平。&rdo;(8)

从这段记载来看,柴荣并没有进城,而是带着几百名骑兵追南唐败兵至城南。至于又杀数千人,应该是南唐军队,而不是平民百姓。如果是平民的话,还用得杀掉他们,才能平定楚州?

在以上诸书中,要说治书最严谨的,首推《通鉴》。司马光是宋臣,他没有必要为柴荣这个前朝皇帝避讳什么。再者,在《通鉴》中随处可见柴荣因怒欲杀人的记载,如果周军真在楚州屠城,司马光没有理由不记此事。

《旧五代史》没有提是柴荣下了屠城令,《旧史》著者薛居正等人都曾是后周臣子,他们对当时的情况应该是最清楚的,如果确有屠城之事,为什么不如直接记载屠城字样?从赵匡胤继位后,一贯对柴荣的抹黑态度来看,如果真有屠城,以及柴荣下令屠城,他断然不会放过柴荣这个&ldo;滔天大罪&rdo;。赵匡胤却没有这么做,这很能说明问题。

‐‐‐‐‐‐‐‐‐‐‐‐‐‐‐‐‐‐‐‐‐‐‐‐‐‐‐‐‐‐‐‐‐‐‐

(1)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

(2) 《南唐书张彦卿传》卷十四

(3)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五》卷一百一十八

(4)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

(5) 《新五代史周本纪下》卷

(6) 《江南野史嗣主传》卷二

(7) 《南唐书张彦卿传》卷十四

(8) 《册府元龟帝王部料敌》卷一百二十五

第六章 欲得天下者,必先得淮南

三 柴荣&ldo;屠城&rdo;辩

2

我们研究历史,应该用一种利益排除法,特别是前后相承的政权,比如秦汉、隋唐、周宋、元明清。以周宋为例。如果宋朝史官写柴荣正面的事迹,则可信度非常高。因为除非宋朝史官不想让柴荣有高大的形象,有意略而不载,至少宋朝史官不会无故拔高柴荣的形象,甚至柴荣的正面事迹还有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被隐藏了一些什么。

如果宋朝史官记载柴荣的负面事迹,用利益排除法来分析,宋朝史官有意抹黑柴荣的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再说《旧史》、《通鉴》等官方编撰的史书并没有提到屠城与柴荣有关。

这五部史籍的作者,除了陆游,其他都是北宋人,更接近于后周时期。而陆游是南宋人,不仅是陆游,就是另外一部《南唐书》的作者、北宋人马令,他在记载这件事情时,也是采用《江南野史》的记载,陆游也是如此。

陆游《南唐书》厚此薄彼的情况非常严重,同样是北方政权进攻南唐,后周成了野蛮的侵略者,北宋倒成了正义之师。柴荣时代,陆游站在南唐的立场上,自称为&ldo;我朝&rdo;;赵匡胤时代,他又站在宋朝的立场上,逻辑何其荒谬,史观何其不公!还做什么史!多写几首纪念唐婉的诗,比抵毁柴荣更有意义。

按陆游的逻辑,女真灭北宋,攻南宋,岂不是应该得到与北宋灭南唐一样的待遇?《金史》中找不到一句有关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下令屠杀汉人的记载!陆游为何不站在金人的立场上歌颂完颜吴乞买?仅仅因为他的主子是宋孝宗,所以他才厚此薄彼。

同样是&ldo;屠城&rdo;,北宋灭亡南唐时,曾经在江州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全城无人幸存,鸡犬不留。陆游记载说赵匡胤曾经派人去前线制止屠杀行为,但为时已晚。本着利益排除法的原则,这则史料可信度值得怀疑。在宋朝史官的笔下,赵匡胤的形象十分完美,没有一点瑕疵,世界上有这样的圣人吗?

同样在宋朝史官的笔下,柴荣虽然功高绝世,但柴荣的性格缺陷也被披露的非常多。如果假设一下,后周统一天下,那些&ldo;周朝&rdo;史官还敢这么写吗?一个都没有。陆游生活的时代,正是赵匡胤十世孙宋孝宗赵昚的统治时期,陆游怎么敢写他主子的先人赵匡胤的不是。

不能就此来否定《南唐书》的史料价值,毕竟这是南唐专史,而且宋是南唐的征服者,做为征服者政权的史家,陆游更不会有什么顾忌。只是涉及柴荣的这些史料,可信度实在令人怀疑。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没有记载&ldo;屠城&rdo;的这段历史,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赵匡胤也参与这场&ldo;屠杀&rdo;事件!参加楚州之战的并不只有柴荣,赵匡胤做为前军大将,必然参加了这场战役。

如果柴荣亲自参与了&ldo;屠城&rdo;,做为柴荣身边的禁军将领,赵匡胤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置事身外。宋朝史官为了避讳,就略而不提赵匡胤。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处理,略掉赵匡胤,把黑锅扣在柴荣头上就行了,但这几位史官都没有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