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团团长是享誉军内外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同志,这自然会给驻扎在尼羊河畔土打垒营房里的指战员团史上增光添彩。余秋里长征开始,任红六师18团政治委员时&ldo;在贵州赫章的哲庄坝,他率团与优势敌人激战,左臂被敌机枪打成重伤,在甘孜某县靠普通锯和一把东洋刀做了截肢手术……。&rdo;他是全军指战员敬重的将军。&ldo;阳廷安班&rdo;唯一幸存者二连六班战士刘汉斌惊奇地说:&ldo;哎呀!你们看那位走在最前面的首长只有一支胳臂&rdo;,副连长帅全兴扯了一下他的衣角,批评说:&ldo;严肃点,不准讲话。&rdo;
将军虽年近半百,长途跋涉,乍到高原有点不适,但依然精神饱满。车开到离彩门不远处,将军走下车,同迎接他的团长刘广桐、政委乔学亭亲切握手,向夹道欢迎的部队招手致意。&ldo;同志们好&rdo;&ldo;首长好&rdo;&ldo;同志们辛苦了&rdo;&ldo;为人民服务&rdo;的话音此起彼伏。在一个简易的小会议室内,将军接见了副团长张君福、副政委王锡峰、参谋长王凤春、主任王汉亭等副参谋长以上干部。稍事休息后,便和全团指战员见面。
在刘团长、乔政委陪同下,余秋里将军来到团会操广场,首长们就坐在用泥土填心,鹅卵石砌边的舞台上。大会在刘团长主持下开始。乔政委致欢迎词后,将军便从坐椅上站起来,操着浓重的江西口音说:&ldo;刘团长、乔政委、亲爱的155团全体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同志们,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向你们问好,你们辛苦了!向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的烈士致哀!&rdo;今日雪山垂首,尼羊河哭泣。将军在漫长的烽火岁月里,牺牲、流血见的多了,而今在和平的年代,为了祖国领土完整,155团百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全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将军的眼眶湿润了。
将军谈到国际国内以及石油生产的大好形势后说:&ldo;你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连续作战,消灭了人侵我祖国领土,气焰嚣张,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三次出国征战亚非许多国家的印军&lso;王牌&rso;,克节郎战役打得好,中央很满意,打出了国威、军威,保卫了祖国领土完整!你们团解放战争时期,就是&lso;英雄张兆林&rso;所在团,时隔巧年,又奇迹般地涌现出了钢铁八勇士。被国防部命名为&lso;阳廷安班&rso;的二连六班,他们气势如虎,英勇善战,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他们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他们是英雄团队的代表,是我军的骄傲。&rdo;
将军喘了口气,语气更加庄重地说:&ldo;向你们祝贺,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rdo;&ldo;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的关怀!&rdo;的口号响彻云霄。他接着说:&ldo;你们在淮海战役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一营,如今又荣立集体三等功,二、三连立一等功,五连荣立二等功,一、四连荣立三等功。1个一等功排,4个二等功排,14个三等功排。3个一等功班,8个二等功班,45个三等功班。还涌现出8个一等功臣,20名二等功臣,473名三等功臣。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雪山会永远记住你们&rdo;!
&ldo;首长请你坐下讲。&rdo;刘团长说着往前挪了一下椅下。&ldo;谢谢,我今天要站着说。&rdo;将军头戴一顶毛线编织的普通北京式的帽子,脖颈上围了条毛线编织的围脖,都是深灰色的,在绿色的海洋里,显得特别耀眼。
将军在一个多小时的讲话中,没有喝一口水,只是挪动着脚步,那支截了肢的空袖子,本来掖在上装左下口袋里,由于讲话用力过猛,便甩来甩去。将军的讲话,将军的着装,将军的英姿,给155团广大指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会在&ldo;以实际行动感谢党中央的关怀,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毛主席万岁!&rdo;等口号声中结束。
慰问团劳累了一天,熄灯号吹过很久,柴油发电机,今日特意延长了时间,仍在咚咚作响。刘团长让给将军的那套房间里,还在谈笑风生,将军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志,问寒问暖。&ldo;首长休息吧,明天还要赶路,这里条件差,不及北京方便。&rdo;将军从坐位上站起来,深情地说:&ldo;你们在西藏12年多的时间里,就住了10来年帐篷,我住的这房子还有地板,算是高级宾馆了。西藏的部队艰苦啊,你们12年如一日,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长期建藏,边疆为家,历史会记住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rdo;
将军离开团的时刻,我才真正感到荣誉的份量,它是那样的沉,那样的重,那样的真!
编后记
在西藏军区成立45周年之际,西藏军区政治部决定续编(世界屋脊风云录)第三集。将反映我人民解放军参加平息西藏叛乱、中印边境(东段)自卫反击作战的回忆文章汇编成册,作为对部队进行光荣传统教育的读物。我们几名西藏老兵,义不容辞地接受了军区政治部的委托,参加了本书的编辑工作。值此付梓之际,特作如下说明:
一、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西藏军区党委和司令员蒙进喜少将、政委胡永柱少将以及军区其他首长和机关领导同志的关怀与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本书在组稿和选编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领导、老战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有的不顾年老体弱,亲自挥笔撰文;有的热情为老首长代笔。可以这么讲,没有他们的辛苦,就没有这部书的成功。由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部队的历史功绩,使本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