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武装叛乱。西藏部队奉命平叛,清剿任务很重,再加上我国当时遭受自然灾害,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西藏后勤补给工作更加困难。在这艰难时刻,我接受总部命令,调到西藏军区任后勤部部长。夏季,总后洪学智部长进藏视察工作,我陪同他深入拉萨、山南、江孜、日喀则等地部队检查工作,了解情况,他走一路讲一路,强调在西藏搞好农副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他说:&ldo;哪怕你们生产一斤粮食,对国家就是个贡献,我就为你们高兴。&rdo;1959年冬,我在北京参加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当时总后正举办全军农副业生产展览,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这个展览。周恩来总理在会议结束时说:&ldo;我看了你们的展览,西藏的一个南瓜100多斤重,一棵莲花白几十斤重,这是世界上少有的。驻藏部队搞生产,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抓好。&rdo;周总理的指示和洪学智部长的期望,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和信心。
1959年底,我根据全军后勤工作会议精神和部队的实际情况,向军区党委提出了大搞农副业生产的计划。记得19印年初,中央下发了关于&ldo;大办农业、大办粮食&rdo;的指示,加强对部队生产的统一领导,军区成立了生产委员会,军区副政委詹化雨为主任,扶廷修、杨以山、洪流、周特夫、李华安为副主任。各部队在执行战备、训练和边防斗争任务的同时,开荒修渠,种粮种菜,植树造林,开办作坊,饲养牲畜,还积极帮助附近群众进行生产建设。特别是1962年全军第二次农副业生产会议之后,军区党委把农副业生产当作部队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训部队以10%的人员,执勤部队以10-15%的人员,半训部队全年以5个月的时间进行农副生产。各部队采取了这样几种形式:一是开办农牧场,主要是生产粮食、饲料和蔬菜,饲养猪牛羊并加工副食品;二是专业生产队,一个团抽相应的连队,主要生产饲料、蔬菜,兼顾本连的&ldo;三自给&rdo;任务;三是各团以上机关和部队的伙食单位从事养猪种菜。1960年至1962年各部队共耕种土地9万亩,生产粮食719万斤,蔬菜9940万斤,猪牛羊肉共789。5万斤。十一师在平叛之后,l960年春即以当年陕甘宁边区参加大生产运动的延安精神,大力进行农副业生产。他们组成农具加工组、铁工组、绳索组,利用缴获的大刀、土枪,打成铁锹头;用猎获的兽皮,拧成绳索解决了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没有种子,干部战士利用休假从家乡带回;没有肥料,就到处拾粪、沤肥。1960年至1962年,该师开垦荒地2万亩,生产蔬菜1400万斤,饲料150万斤。他们还开办了小作坊生豆芽、磨豆腐、作酱油,并组织人员放牧牛羊、打猎、捕鱼,实现了蔬菜、饲料、肉食三自给。60年代中期,部队的农副业生产向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发展。1967年耕地面积达10。8万亩,生产粮食2108万斤,蔬菜3549万斤,饲养猪牛羊24516头(只)。水果也能部分自给。这年五十二师在尼洋河两岸,扩大耕地面积,修筑灌溉水渠,大面积播种冬小麦,全年收获粮食达700万斤,沿河地带800亩冬小麦,平均亩产高达1100斤。随着生产的发展,部队在西藏高原试种成功100多种农作物,海拔4000米以上的那曲地区也生产出了蔬菜,亩产达1400斤;在帕里播种的洋芋,亩产达3400斤。部队驻在哪里,就在哪里生产,对藏族人民接受科学种田思想,发展农牧业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65年12月被国防部授予&ldo;高原红色边防队&rdo;的查果拉边防队,驻地海拔5300米,风雪严寒,山高缺氧,吃水山下背,蔬菜下山挑。在这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千方百计地搞生产。查果拉周围50里内没有村庄,当他们了解到50里外的吉汝草原上的牧民希望能种出青棵时,就组织一个小分队下山和牧民们一起开荒,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开垦荒地42亩,在海拔4000米的高寒山地,第一次种出了青稞。牧民们吃着自己种出的青稞,非常感激亲人解放军。驻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的边防营,除搞好自身的农副业生产外,还因地制宜地帮助门巴族、路巴族等少数民族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试种双季水稻成功,取得亩产800多斤的好收成。在&ldo;西藏江南&rdo;察隅的僜巴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种水稻像种青稞一样撒播,因此产量很低。驻在这里的边防四团,专门成立了农业技术指导小组,通过办短期训练班、种试验田等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培育种苗。群众没有积肥和田间管理的习惯,就帮助他们挖厕所积肥,传授田间管理经验,使全县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各部队还积极帮助驻地群众栽培果树苗,使许多荒山野岭变成了果园。群众高兴地说:&ldo;高山雪水流不尽,草原花儿数不清,心中的歌儿唱不完,金珠玛米是毛主席派来的造福人。&rdo;
各部队在广泛深入开展农副业生产的同时,为了开发边疆,建设西藏,经中央军委批准,1960年1月正式组建了军区生产部。洪流同志任部长(后为秦卓然同志)、周特夫同志任政委。按照军区党委指示,动员官兵就地转业2914名,招收藏族农工2560名投入建设农场,开发矿业,创办工厂。1965年、1966年,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1900名有志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西藏,投入开发边疆的行列。